荆棘办学到享誉世界,陈嘉庚与百年厦大的传世初心

快报
2021
04/01
22:34
亚设网
分享

荆棘办学到享誉世界,陈嘉庚与百年厦大的传世初心

从「庠」到「序」到「校」,再从「校」到「学」到「私塾」,中国的学校至今已延续了四千多年。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育人、传世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名校,更被视之为国之重器。

在现今中国的名校版图里,地理上远离政治中心,居于东南一隅的「厦门大学」赫然在列。这所传世百年的名校,虽然如今名扬万里,但在其办学之初,却历经了长达数十年的筚路蓝缕。

2021年,正值厦门大学建校一百周年,3月30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推出三集纪录片《陈嘉庚与百年厦大》,在央视频APP全网首播,并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播出。

该系列纪录片引用大量珍贵史料、历史影像和当事人口述,用纪录片独有的叙事展示了100年前,中华民族危难之际,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倾资创办厦门大学的艰难历程。

从厦门到长汀,荆棘办学路

厦门大学的创办,与一个叫陈嘉庚的华侨密不可分,时至今日,厦门大学的学子仍称其为「校主」。

陈嘉庚出生于厦门集美,作为地地道道的闽南人,他的骨子里有着闽南人极强的血脉祖根意识。

少年时期的陈嘉庚经历了马江海战,亲眼见证了晚清中国的积贫积弱,正如鲁迅弃医从文,以文字救国,陈嘉庚则选择了自己救国的方式——兴学救国。

因此,当一战硝烟即将散去之时,中国南方一所大学的蓝图已经在陈嘉庚的心中初具雏形。

荆棘办学到享誉世界,陈嘉庚与百年厦大的传世初心

从组建筹备委员会到前期选址,从奠基到正式开校,历时近一年。这期间,很多人不看好陈嘉庚,还有军阀意图中饱私囊,可以说陈嘉庚兴办厦大的教育救国之路从一开始就荆棘丛生。

不幸的是,这样的荆棘之路并没有止于厦大的建成之日。

「七七事变」爆发后,厦大被迫迁址,但为了不辜负厦大的创学初心,时任校长的萨本栋没有随大势西迁,而是选择迁至福建山区的长汀,意在坚守东南。

从厦门到长汀,要渡过鹭江、九龙江,翻越崇山峻岭,路途八百里。但由于战争,当时可用的车辆极少,校内资产、教学物资只能由汽车运输,师生大多只能徒步走到长汀。

荆棘办学到享誉世界,陈嘉庚与百年厦大的传世初心

从1937年12月24日,厦大师生举校搬迁、从零开始,到1945年抗战胜利,八年时间,厦大虽偏居山城,但却始终没有忘记办学初心,始终坚守教育兴国的立学之志。

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发展为4所学院13个系,教授、副教授94人,在校生达1044人,是厦门大学初创时的10倍。

10倍的变化不仅仅代表了数字与规模,更重要的是,中国爱国华侨们兴学救国的初心在薪火相传。

从1921到2021,不变传世心

1921年,厦大正式建成,这所凝聚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和爱国华侨全部心血的学校,是当时中国进步人士爱国、救国的重要载体,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国民求新、求变、求出路的艰苦尝试。

一切历史的推进,都离不开人,尤其是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来说,惟有人可以带领人走出困境。

因此,陈嘉庚之初心,在于启迪民智,用教育的方式实现救国之梦。可幸的是,这条自强不息的教育救国之路不止一个人在披荆斩棘。

荆棘办学到享誉世界,陈嘉庚与百年厦大的传世初心

陈嘉庚之后,是林文庆。

林文庆上任之后,亲自拟定校旨,要把厦大办成「生的而非死的,真的而非伪的,实的而非虚的大学」,在他的努力下,厦大聚集了沈兼士、林语堂、顾颉刚以及鲁迅等知名学者,时人称之为「大有北大南移之势」。

继林文庆之后,是萨本栋。

萨本栋带领全体师生度过了厦大艰难的长汀岁月,这八年,抗日烽火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多少苦心经营的学校被迫停办,但厦大正如其校旨所言「自强不息」,坚韧地成长壮大。

荆棘办学到享誉世界,陈嘉庚与百年厦大的传世初心

如今,曾风雨飘零的厦大已然历经百年风霜,一百年的时间,厦大成长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校府,不论是陈嘉庚,抑或是林文庆、萨本栋,他们的初心正以教育的方式在厦大一代一代的学子中不断传世。

荆棘办学到享誉世界,陈嘉庚与百年厦大的传世初心

诸如陈嘉庚、林文庆、萨本栋等先辈们以教育的方式传递治国救世理念,「教育」是他们的坚守。

于纪录片人而言,记录,是他们的坚守。

用影像的手法记录历史片段,挖掘故事背后的情怀理想,纪念小故事后的大人物,用一种坚持宽慰另一种坚持,这方是记录的使命。

荆棘办学到享誉世界,陈嘉庚与百年厦大的传世初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传媒1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