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促进消费的要求,中央和地方都在积极行动。
从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到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再到筹办国际消费展会、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近期各大部委及地方政府纷纷推出促进消费的政策,涉及汽车消费、跨境电商和新型消费等多个消费领域。
从央地近期政策部署来看,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等领域是政策聚焦的重点。据悉,多部委还酝酿出台一系列支持新型消费的政策。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了几名看懂APP专家对此话题进行了深度解读。
李庚南
财经专栏作家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压舱石地位不断夯实。特别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愈显重要。
但2020年的数据显示,全年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3%,这意味着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仍面临挑战,仍需创新思维,培育和拓展消费新的增长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促进消费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这一落脚点则是新型消费。围绕这一方向,商务部等部门推出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等系列新型消费扩容提质举措。可以预见,叠加疫情形势逐渐稳定对国内消费市场的驱动,新型消费将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但是,从目前各部门推出的政策举措看,总体是从供给侧出发的,对消费需求端尚缺乏配套的政策安排。而需求端的驱动,个人认为同样很重要。因此,如何激发居民的消费需求或欲望应有配套的政策。居民的消费能力如何跟上,如何让居民消费而无忧,应该成为促进新型消费增长应有的考量。这里的忧,既包括消费能力、社会保障的支撑,也包括消费本身的质量问题。
此外,有些问题尚需探讨,如在促进消费的大潮中,消费信贷该如何定位。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不宜以消费金融扩大消费”,那么消费金融该如何去?扩大消费靠什么来支撑?这些都将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付一夫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回顾2020年,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消费业态展现出强大的增长动能,从生鲜电商、直播带货、在线拼团,到短视频娱乐、游戏、线上教育、线上医疗问诊、远程办公,各种场景悉数“触网”,在稳定消费市场繁荣、带动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消费市场的“压舱石”。
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推动新型消费的壮大。为此,一方面,要继续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并且要针对行业中的乱象加强监管力度,如直播带货中的商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维权困难等;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5G网络、物联网建设的落地,完善农村地区与偏远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商贸流通的数字化升级。此外,还应当着力优化消费市场环境,致力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打击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将的持续完善、线上线下融合进程的全面提速、消费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国人新的消费习惯日益养成,未来新型消费将继续为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程宇
投资人,北京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从社消的数据看,除了汽车之外,其他消费增速十分低迷。从家电龙头企业的财报看,销售渠道的效能普遍明显下降。从苏宁和京东的财报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电商根本无法解决家电销售渠道效能下降的问题。京东本身的难题与苏宁一模一样。
而中国消费的动力,经过多年分析,现已能确定在于经常项目顺差。而这个项目,正常情况下能不逆差已然不易。若想提升该项目顺差,就必须紧密融入到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并改革教育,知识产权,充分尊重和保护私人产权,充分发挥和尊重市场活力,遵守市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企业家精神,从而激发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产业分工体系的地位。这样才能提升中国企业在经常项目中的投资收益,提升中国企业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扩大经常项目顺大,保持消费动力。
陈端
中经数字经济研究院中心主任
新型消费多是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应用为依托,立足线上线下协同的新场景,创造基于社交和体验的新价值,因价值生发源泉与传统消费有所不同,多数具有绿色低碳的特点,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因而成为政策鼓励和倡导的重点领域。新消费也拉动了供给侧的业态和模式创新,进而带动新型就业岗位的出现,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大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懂经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