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陆离
监制丨阑夕
沉寂许久的共享充电宝行业近段时间大新闻不断。
4月1日,作为共享充电宝行业“三电一兽”之一的怪兽充电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截止当天收盘市值达21.29亿美元。
同一天,同属行业领跑阵营的街电充电与搜电宣布合并,并发布数据表示两个品牌合并后用户规模将突破3.6亿。这意味着前者将超越在招股书中显示有2.194亿注册用户的怪兽充电,拿下市场份额行业第一的宝座。
上市、合并、蒸蒸日上...这么看来早在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红得发紫之时,王思聪抛出的一句“如果共享充电宝能成,我直播吃翔”似乎成了骗吃骗喝,但共享充电宝行业真的稳了吗?
它们不是稳了,而是急了
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共享充电宝行业诞生的2016年,充电宝的使用场景决定了这一行业的诞生兴起与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2016年恰恰是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保持正增长的最后一年,也是移动互联网完成全面普及的一年。
在手机网民6.95亿、全年国内手机出货量达5.6亿台的大背景下,共享充电宝的诞生正针对性的解决了海量手机在户外的续航电源问题。
2017年共享充电宝迎来行业大爆发,得益于共享单车、共享办公等多个领域崛起,共享经济概念成为资本市场眼中的最大风口,35家投资机构涌入,投资金额累计达12亿元,与众多共享充电宝创业项目一起造就了40天融资11笔的高光时刻。
但寒冬来的也比想象中快,2018年共享单车行业的一地鸡毛让共享经济概念备受质疑,2019年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只有怪兽充电完成了一笔融资,在这2年时间里,乐电、小宝充电、放电科技、河马充电等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相继倒闭关张,整个市场经过多轮洗牌,最终形成了由街电、来电、小电、怪兽组成的“三电一兽”头部竞争格局。
根据Trustdata数据,截止到2019年底,“三电一兽”合计占据国内共享充电宝行业96.3%的市场份额,整体行业竞争也趋于红海阶段。
到了2020年,突然爆发的疫情对人们出行造成了巨大影响,这也冲击甚至重创了共享充电宝行业。因为商圈、旅游、社区、餐饮、酒店、影院等人流量大的行业场所都受到严格管制,要么关门歇业,要么门可罗雀,活跃用户量锐减的共享充电宝品牌企业也因此陷入了订单、营收断崖式下跌的困境。
作为“三电一兽”之一的小电CEO唐永波就在去年2月发内部信表示,“疫情对公司业务已造成致命打击,一方面收入骤降冰点,另一方面公司还有5000名员工工资以及供应链和各地办公租金等多项支出亟待解决。”
行业领跑者尚且如履薄冰,其他玩家在过去一年里的处境如何更不用多说。
所以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用户量和订单量逐渐回暖的2021年,已经成为了对共享充电宝行业来说非常关键的一年,所以这些头部共享充电宝品牌积极行动的背后不是稳了,而是急了。
换句话说,无论是通过上市获取更多融资和声量的怪兽充电,还是借助合并划分更多市场规模和减少内耗的街电搜电,都处于同一个原因——哪怕是行业领跑者,也急于在依旧激烈的战场厮杀到来之前储备更充足的弹药。
共享充电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生意?
事实上,共享充电宝玩家们“急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整个行业未来发展呈现出巨大的不确定性。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想清楚的是,共享充电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生意?
在我看来,共享充电宝是一个小本生意赛道,站在行业角度,有着极低门槛、缺乏竞争壁垒的特点,站在企业角度,垄断市场的头部玩家可以活的比较滋润,但没有太大想象空间。
以在招股书中称占有34%市场份额,是行业最大玩家的怪兽充电为例,根据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2020年营业收入28.09亿元,同比2019年的20.22亿元增长38.9%,同时也连续两年实现盈利,2019年和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1.666亿元、7540万元。
硬币的一面是,共享充电宝行业是为数不多能真正造血的“共享经济”行业,在商超、KTV、酒吧等场景下依然是刚需存在。
早在共享充电宝诞生之初曾被很多人认为是“伪需求”,这也是王思聪放言不看好这个行业的最根本原因:充电宝售价几十元的时代,人手一个充电宝是常态,谁还花钱租充电宝呢?但事实告诉我们,这种想法与实际情况相背离,人难免有疏忽遗漏,在手机需要电源支持的时候,充电永远都是刚需需求,再加上共享充电宝行业诞生初期,产品0.5~1元/小时的极低使用价格和烧钱铺设产品推广的强劲势头,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不带充电宝出门,共享充电宝行业也随之步入飞速发展轨道。不能忽略的另一点是,相较于共享单车在产品生产、推广、运维、损耗等多方面的成本都居高不下,共享充电宝并没有这些烦恼,其成本大头在于地推销售。但似乎也就仅此而已了,硬币的另一面是,盈利模式单一、入场费与佣金成本日益高企、用户增长见顶等困扰着共享充电宝行业当下和未来的诸多问题都已浮出水面。其一,盈利模式单一。共享充电宝历经数年发展,仍然只能依靠租赁模式本身赚钱,没有找到更多价值增量。有声音认为,在线上流量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大量共享充电宝机柜定点放置在人流量庞大的多个商业场所,可以成为线下流量的重要来源,进而开辟广告业务作为共享充电宝品牌企业的业务第二增长曲线。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以怪兽充电为例,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产品租赁收入占据总营收的96.5%,所谓第二增长曲线的广告营收占比仅不足1%,几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