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放缓 3月M2同比增长9.4%

快报
2021
04/13
08:33
亚设网
分享

略微放缓 3月M2同比增长9.4%

每经记者 肖世清 每经编辑 廖丹

4月12日,人民银行就2021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举行发布会,并公布了一季度人民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8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1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方面,2021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亿元。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值得注意的是,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个百分点。

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M2增速下滑是符合预期的,2020年2月份为应对疫情冲击,央行加大了超常规的货币投放,今年3月同比增速下降是比较正常的,而且只能说是小幅回落,此外3月以来财政支出在加大,这也是M2增速放缓的一个原因。”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则指出,尽管3月份的金融扩张有所收缩,但一季度总体金融数据依然处于超市场预期的扩张状态。

3月人民币贷款增2.73万亿

数据显示,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73万亿元,同比少增1039亿元。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82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98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3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7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78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082亿元。

对于3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039亿元,董希淼认为,这完全符合预期,因为2020年3月人民币贷款创下历史新高,今年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73万亿元这个量也是非常大的,接下来人民币贷款增速也会适当趋于平稳。

此外,招商证券(600999,股吧)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也表示:“3月新增贷款虽然少于2020年3月的2.85万亿元,但却是去年以外3月历史同期最高。为对冲疫情冲击,2020年上半年政策鼓励加大信贷投放,当年3月信贷投放大幅放量。相较于2019年3月1.6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2021年3月亦有增长,且规模并不低。”

陶金表示,考虑到一季度银行冲业绩与流动性考核的平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依旧旺盛等因素,新增信贷规模减少的速度是比较平稳的。其中,信贷结构较去年同期发生变化,居民部门短期信贷新增规模维持平稳,长期信贷增长较多与房地产交投回升有关。

M1、M2增速双双回落

社会融资方面,记者注意到,一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有所减少。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91万亿元,同比多增6589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84万亿元。

陶金表示,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均在3月较去年明显减少,叠加信贷收缩和非标融资监管的持续,导致社融回落得比较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M2(广义货币)和M1(狭义货币)同比增速较上月下滑。数据显示,3月末,M2余额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个百分点;M1余额61.61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65万亿元,同比增长4.2%。一季度净投放现金2229亿元。

“M2增速下滑是符合预期的,有一些解读认为这是紧信用的体现,我倒不这么认为。”董希淼表示,2020年2月份为应对疫情冲击,加大了超常规的货币投放,今年3月同比增速下降是比较正常的,而且只能说是小幅回落。此外,3月以来财政支出在加大,这也是M2增速放缓的一个原因。董希淼认为,2021年货币政策会更加稳健,流动性会略有收紧,所以M2增速会有所下降。

陶金认为,M1、M2增速下滑主要受信贷和社融收缩影响。他进一步指出,尽管3月份的金融扩张有所收缩,但一季度总体金融数据依然处于超市场预期的扩张状态,这背后是中国及全球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增加,广义和狭义流动性均处于比较宽松状态。未来随着经济复苏和物价走高,信用端政策加强指引的可能性将明显提高。在经济复苏持续、工业部门局部出现过热隐患、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在边际上进一步回归中性的必要性变大。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