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回顾了中国减贫事业的历程,总结了减贫取得的重大成就,尤其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这也是对全球减贫事业和人类发展作出的一项巨大贡献。
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首要原因是具备坚定的决心,政府展现出了强烈的减贫政治意愿。贫困是世界性顽疾,广大发展中国家因历史欠债、转型期的特殊困难、面临错综复杂的挑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下风等原因,减贫之路尤为坎坷。如果政府再不予重视,对贫困听之任之,甚至以宿命论推卸责任,就更是会陷入长期的贫困陷阱,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而中国政府从一开始便以让广大民众摆脱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执政目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前瞻性政治导向,中国才能变不可能为可能,取得令全世界关注和欣赏的减贫成就。
中国减贫成就的另一个法宝是结合本国国情,综合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而不是偏执一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致力于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打击和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注重市场价格信息传递机制对于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这为减贫创造了良好的总体经济环境。市场秩序的扩张使相对落后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缩小,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使贫困地区的产品能与其他地区的需求更好地匹配,从而为这些地区发挥自身优势脱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政府发挥多种功能,既确保市场秩序的运行,又致力于做“有为政府”,通过积极的措施来为各种地方减贫主体赋能。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政策创新,例如把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资金、权责这四个方面从“四到省”改为“四到县”,以县级政府作为扶贫攻坚指挥部,满足了不同地域的差异化需求,并提高了扶贫政策的精准度。又如中国政府发挥自身独特的动员优势,调动东西部的不同城市相互帮扶,调动企业与乡村合作减贫。这些都为世界减贫奉献了独特的中国经验。
中国减贫的成功还基于对贫困问题系统全面的正确理解。贫困并不仅仅是收入和财富问题,更是关系到经济格局和增长能力的系统性问题。所以中国的减贫不仅着眼于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更致力于提升其长期造血能力,比如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几乎所有的乡村都能直接使用公路及光纤网络,通过促进各地区改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来提高居民收入,这都是使民众走出贫困泥潭的永久之策。同时中国的扶贫与社会保障安全网建设齐头并进,扶贫事业与妇女、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和提升事业齐头并进,在扶贫过程中重视生态环境维护,这些都增强了中国减贫成就的可持续性。
中国减贫的又一成功经验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且成功的范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传播推广,减轻其他地区的探索成本。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中国为所有贫困户建立了家庭档案,并建成全国统一和动态更新的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中国减贫工作不说大话空话,致力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推行易于基层和群众理解的政策,这些都代表着中国独特制度优势的发挥。
当然,巨大的成就并不代表十全十美,中国的减贫事业依然任重道远,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建设、农村人口市民化、经济发展中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地方治理制度,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进社会包容性。唯有如此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夯实已经取得的减贫成效,并向世界传递中国独特的减贫贡献,使中国的减贫事业成为具有高度世界意义的样本,增进中国软实力。
(作者:刘波编辑:洪晓文)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