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e公司官微
面对2021年,华为有着怎样的新目标,计划采用怎样的活法?备受关注的华为帮助车企“造车”,目前又有何新进展?
在华为4月12日举行的分析师大会上,华为高管最新对外阐释了华为2021年五大发展战略,并表态称,华为今年的目标依然是活下来,但希望活得更好一点。
此外,华为高管还透露,目前华为正与广汽、长安、北汽合作联合“造车”,将在今年四季度陆续推出基于华为ICT技术的汽车。
华为今年“活法”曝光
3月的最后一天,华为公布了2020年成绩单,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9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净利润640亿元,同比增长3.2%。
对于这样的业绩,4月12日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如此点评:“符合预期”。
不过,徐直军也透露出华为2021年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2021年对华为而言是继续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未来发展战略逐步清晰的开始。”
“今年华为的目标还是活下来,2021年活下来还是很有希望得,但是今年希望活得好一点。”徐直军说。
徐直军表示,拜登政府上台,华为对从美国实体清单解除出来不抱任何幻想,未来华为将长期处于美国制裁之下,因此目前华为的发展战略都是围绕制裁下华为如何发展得更好而展开,“今年我们有一些时间来讨论未来华为将如何走”。
具体而言,徐直军分享了公司经营情况并阐述未来五项关键战略举措:
第一,优化产业组合,增强产业韧性,尤其是增强软件能力、加强先进工艺弱相关产业投资和智能汽车部件产业投资。
第二,推动5G价值全面发挥,定义5.5G,牵引5G持续演进。
第三,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全场景无缝的智慧体验。
第四,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社会。
第五,努力解决供应连续。
阐述这些战略时,徐直军补充道,华为强化云BG的发展,实际上也是强化华为软件的我能力,因为云的根本在软件。
另外针对备受的供应链就连续问题,徐直军表示,美国对华为制裁造成全球企业的恐慌性备荒是今年半导体行业的供应紧张与紧缺的重要原因,华为呼吁全球全球半导体产业尽快恢复合作常态。
徐直军强调,要让整个半导体产业回归正常商业秩序,根本答案是重建全球信任、恢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合作。世界依然处在一个复杂动荡的环境中,疫情的反复、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会是每个国家、企业和组织的常态化挑战。华为坚信数字技术的创新,可以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将与广汽、长安、北汽联合打造汽车领域子品牌
华为“造车”是各界备受关注的焦点,尽管华为多次强调,华为不造车,并曾发文澄清,以后华为内部谁再建言造车,将被调离岗位。
在这次大会上,华为再度重申“不造车”。
徐直军表示,2018年华为提出将帮助车企造好车,这一战略至今未变,当然华为也希望在这一领域开拓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所以华为目前请了三个伙伴打造汽车领域的子品牌,包括北汽,双方未来将有一系列的车推出,这些车聚集了华为与合作伙伴的能量。未来华为还将与广汽、长安汽车(000625,股吧)打造汽车领域的子品牌。
未来华为与合作伙伴合作的车将面向市场,但是只有应用了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车才能打上华为insid logo。”徐直军透露,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汽车将在今年第四季度陆续推出。
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背后,瞄准的是汽车行业从电动化到智能化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与大商机。
“汽车产业是未来十年最具颠覆性的产业之一。华为将强力投资自动驾驶软件,推动汽车行业与ICT行业的融合,为华为带来长期战略的发展机会。”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在本次大会上表示。
与此同时,徐直军也透露,最早华为只想研究电动汽车所需要的汽车部件,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车变成智能驾驶的车,所以现在华为就是要做一个驾驶员出来,即满足自动驾驶的需求。华为现在在汽车领域所有具备的技术和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和广。
徐直军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自动驾驶到底有多少价值,有不同观点,做交通的人更多希望车路协同实现车与路的联结,5G或者5.5G,它的价值要大一些。但是没有5G或者5.5G,车能不能实现自动驾驶,要不要实现自动驾驶?徐直军认为,车要实现自主的自动驾驶,不依赖5G或者5.5G,就像一个人独立自主一样。
在他看来,如果一辆车必须依赖5G或者5.5G才能实现自动驾驶就惨了,如果网络断了怎么办,而且网络要全面覆盖,任何情况都不能出问题,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韧性。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说,5G、5.5G不是自动驾驶的必须,只是更有利于自动驾驶的发展。“我一直认为5G的作用被夸大了。”
对于未来市场定位,徐直军表示,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已投资了11年,这一领域中国市场足够大,但华为做任何一个产业都立足全球,而不仅仅是中国市场。现在华为做的每一个部件都在逐步推向市场。华为最近将在上海一个展会上展示华为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积累。
此外,面向下一个十年,针对人口老龄化与能源高消耗的发展问题,徐文伟首次提出了智能世界2030的九大技术挑战与研究方向。它们分别是:
定义5.5G,支撑未来千亿规模的多样性联接;
在纳米尺度上驾驭光、实现光纤容量指数级增长;
走向产业互联,网络协议必须优化;
通用算力远远跟不上智能世界的需求,必须打造超级算力;
从海量多模态的数据中高效地进行知识提取,实现行业AI的关键突破;
突破冯诺依曼限制,构建百倍密度增长的新型存储;
将计算与感知结合,实现多模交互的超现实体验;
通过连续性的健康监测实现主动健康管理;
构建智慧能源(600869,股吧)互联网,实现绿色发电、绿色储电和绿色用电。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第三方作者所有,相关授权事宜请联系原作者。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金十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