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进出口有关情况。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9.2%。其中,出口4.61万亿元,增长38.7%;进口3.86万亿元,增长19.3%;贸易顺差7592.9亿元,扩大690.6%。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表示,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虽然有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的基数较低等因素,但是与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增速仍然达到20.5%,我国外贸继续保持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向好的势头。
国内国际制造业双向恢复,推动一季度外贸增长
分析今年一季度外贸总体向好的原因,李魁文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面逐步扩大,全球经济复苏出现良好势头,全球经济贸易恢复性增长有利于我国外贸增长。
今年以来全球制造业持续改善,3月美国、欧元区、日本制造业PMI分别升至64.7、62.5、52.7,分别创下1983年12月、1997年6月、2018年11月以来的新高。
这带动了我国出口快速增长,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出口合计增长48.5%,对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44.2%。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制造业进一步回升,带动了集成电路、能源资源等产品的进口。一季度,我国进口集成电路1552.7亿个,增加33.6%;原油1.39亿吨,增加9.5%;铜143.6万吨,增加11.7%。
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今年春节期间,广东、浙江等外贸大省的不少企业生产“不停机”,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国内工业生产,缩短了外贸订单的交付周期。3月,我国进出口环比增幅达到了25%,其中出口、进口环比分别增长了16.8%和35.2%。
此外,在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也助推了进口增长。
截至3月份,铁矿砂进口价格连续7个月同比上涨,铜矿砂进口价格连续11个月同比上涨,大豆进口价格连续4个月同比上涨。相应地,一季度上述产品进口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53.5%、28%和11.1%。原油进口价格也结束了连续12个月的同比下跌走势,3月当月同比上涨1.6%。
出口放缓、进口平稳,一季度外贸整体向好
有人注意到,如果从单月数据来看,3月份出口同比增幅较2月份大幅萎缩。记者估算,3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约3.03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6%;进口约1.48万亿元,同比增长28%。
这与2月份增速形成较大差距。3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速较2月(57%)有所放缓。其中,出口造成明显拖累,由2月份同比增长139.5%大幅降至同比增长26%;进口则表现平稳,由2月份同比增长10.3%提高至3月同比增长28%。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解释,出口放缓、进口平稳,同比数据出现较大波动,主要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效应影响。2020年2月份,疫情在国内暴发,出口锐减至0.56万亿元,进口也小幅萎缩,造成贸易逆差0.43万亿元。在去年2月份低基数影响下,今年2月份,出口同比出现139.5%的大幅增长。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力控制,去年3月以来,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同时疫情在海外暴发,世界主要经济体生产停摆、需求猛增,给疫情控制较好的中国带来机遇。去年3月份,进出口数据显著回升。在这样的基数影响下,今年3月份,进出口平稳,出口增幅自然较2月明显放缓。
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干扰下,当前我国外贸真实状况如何?李魁文提供了几组可供参考的对比。
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29.2%,如果与2018年、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5.3%和20.5%。
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四季度相比,进出口下降7.1%,其中出口下降12.3%,进口增长0.1%。虽有下降,但由于一季度有春节假期因素,外贸进出口规模较上年四季度相比偏低,也是常态。
再从环比看,2016年-2020年,一季度进出口环比均呈现两位数下降,今年一季度环比降幅是近年来最小的。
李魁文认为,上述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向好的态势。
分析:内外需扩大仍是进出口主要推动因素
近期,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纷纷上调了经贸指标的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由1月份的5.5%上调到6%;世界贸易组织也将全球货物贸易量的增速预期,从前期的7.2%上调为8%。
李魁文认为,这充分显现了全球经贸活动复苏、市场信心增强的积极信号。
具体到我国,李魁文表示,我国外贸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未来一段时期这一趋势有望维持,但具体走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这涉及国内国际诸多因素影响。现阶段,全球疫情仍有反复,苏伊士运河“被堵”对国际贸易物流时效造成短期影响。此外,去年二季度我国进出口环比去年一季度增长16.8%,去年基数显著抬高,客观上对于今年二季度外贸增长带来了挑战。
李魁文表示,总体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外贸运行有利因素较多,但外部挑战也不少,外贸稳定增长仍然任重道远。
连平提出了一个需要注意的关键点:随着疫苗注射力度不断加大,全球疫情得到控制,防疫物资和“宅经济”商品需求可能出现下滑。同时,新兴国家的生产供给能力不断恢复,接下来出口转移情况或将加剧。
谈到二季度外贸形势,连平认为,内外需扩大仍将成为进出口的主要推动因素。随着出口需求转移和供给替代逻辑进一步确立,叠加大宗商品价格的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滞后效应带来的出口企业成本上升,中国出口将会承压。
不过,近期美元升值有利于出口,出口增长将回归常态化,但短期仍然存在出现一定波动的可能性。全球经济复苏将继续使得大宗商品价格保持在高位运行,推动进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陈思 校对 陈荻雁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