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去电影院看了一次《阿凡达》,不得不说,虽然时隔十年,重映的《阿凡达》仍然令人震撼,其累计票房已经超过17亿、再次登顶全球第一,也说明了受欢迎程度。归结起来,是《阿凡达》满足了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
站在21世纪20年代的起点,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憧憬:十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在2021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用“9大挑战”,为我们揭开了2030年未来世界的神秘面纱。
2030年的未来世界
正如开头所说,我们很多时候是用科幻来认知未来世界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部剧作。一部是《头号玩家》,它向我们展现的,是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男主角韦德在他的大拖机里,穿着体感衣,戴上VR眼镜,在一部跑步机上,他就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他有真实触感和疼痛感。比如,韦德和萨曼莎跳舞时,萨曼莎抚摸韦德身体时,韦德心跳加速,真实身体可以真切感受。
另一部是去年在美热映的《UPLOAD》,中文名字是《上载新生》。这部美剧脑洞大开,展现出一个名为“湖景”的数字天堂,人类死亡以后可以把自我意识上传,从而获得数字化的“永生”。这个虚拟世界是如此美妙:油画般精致的色调,传统美式庄园风情,维多利亚风格的酒店式公寓,可以湖上泛舟,打高尔夫,或者在硕大的庭院内散步,坐在石阶上发呆,你能想象到的需求几乎都能得到满足……
徐文伟的演讲,表面上是讲迈向智能世界2030所面临的9大技术挑战,但如果带着科幻的眼光看,分明就是一部科幻小说,它向我们展现出未来的样子:
现在我们都是身体不舒服了才去看医生,但是在未来,连续性的健康监测成为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完整的健康大数据平台,身体的各种信号被实时收集、监测、智能诊断,《黄帝内经》所说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成为现实。
现在我们和千里之外的朋友交流,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远隔千里、近在眼前,但是与面对面的交流还是不能同日而语。2030年的世界,是超现实体验的世界,北京的你和上海的她交流,就像面对面一样,甚至她的呼吸、心跳、香水味儿,你都能感知。同样,坐在家里欣赏演唱会、足球赛,也都如身临其境,《头号玩家》里所描绘的场景即将变成现实。
无人驾驶也梦想成真,那些还在驾校苦苦学车、担心考不过的人们,不用再杞人忧天了,未来是机器人帮你开车。未来的汽车也将会有颠覆性的改变,将变成一个移动的娱乐空间,或朋友相聚在车上小酌,或沉浸式欣赏最新的大片……
这样的世界是不是令人期待?
想象未来靠科幻,创见未来靠科技
正如徐文伟所说,“想象未来靠科幻,创见未来靠科技”,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们距离这样的美好,还差9个技术挑战的解决。
例如,徐文伟放在挑战第一位的“定义5.5G”,就是为了解决美好的智能世界与5G不能很好支撑这种美好的矛盾。
关于这个挑战,我想着重讲讲。很多人可能疑惑,5G刚开始商用,为什么又要说5.5G了呢?其实,之前的通信技术都是需要持续的演进,比如EDGE是2.5G技术,HSPA/HSPA+是3.5G技术,NB-IoT是4.5G技术。之所以需要5.5G的技术演进,就是因为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行业来说,站在未来看现在,5G都有提升空间。
例如,线上演唱会、直播等应用进化到8K 3DVR的超高清、沉浸式体验时,需要百兆甚至更高的上行速率;远程医疗、远程操控等场景,对确定性的低时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自动驾驶场景,对联接的需求是既要能提供通信,又能够提供感知等等。
在这种背景下,5.5G应运而生,5.5G不仅对5G的三种场景(eMBB、mMTC和URLLC)进行升级,更是增加了新的场景(UCBC,RTBC,HCS),以支撑多样性的物联场景需求。具体来说,UCBC聚焦的是上行能力的构建,既有海量的连接,又有上行大带宽;RTBC聚焦的是宽带实时交互能力的构建,既有超宽带,也有低时延和高可靠;HCS聚焦的是通信和感知融合的能力构建,既有通信能力,又有感知能力。
关于能源的挑战也令人印象深刻,碳达峰、碳中和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30年的世界一定是新能源的世界。只是,围绕新能源的发电、储能、用电的全环节也有诸多挑战。例如,新能源发电,必须要有储能的缓冲池,而且要能实现智能调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这样势必会提升能源网络的复杂程度。徐文伟指出,必须要构建一张智慧的能源互联网,通过管理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的升级,实现绿色用电、绿色储能、绿色用电。显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走能源数字化之路,将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能源基础设施的升级。
徐文伟提到,物质、能量、信息是世界构成的三要素,物质是本源的存在,能源是运动的存在,信息是联系的存在。纵观九大挑战,无一不是围绕这三要素,同样克服这九大挑战的技术,也是围绕三要素的技术升级和演进。
5.5G的演进,克服的是千亿规模的多样性联接挑战;
光收发激光器、新型光放大器、光网络的动态控制能力,克服的是光纤联接的容量挑战;
网络协议在确定性、安全性、灵活性上的优化,克服的是万亿级产业互联的挑战;
超级算力的打造,克服的是通用算力跟不上智能世界需求的挑战;
可信AI的突破,克服的是AI应用碎片性与AI可信问题的挑战;
百倍密度增长的新型存储,克服的是智能世界存得下、用得好的挑战;
将计算与感知结合,克服的是多模交互的超现实体验挑战;
持续性的健康监测,克服的是从被动健康到主动健康的挑战;
绿色发电、绿色触电、绿色用电,克服的是可持续能源的挑战。
美好的科幻世界,终归需要技术的努力。
在灯塔的照耀下,世界加快了脚步
不得不说,徐文伟提到的这“九大挑战”,每一个的克服难度都令人望而生畏,具体应该怎么做?在演讲结尾,他给出了答案:以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机制,跨越挑战。“必须把工业界的问题、学术界的思想、风险资本的信念,整合起来,协同创新,共同打造智能世界2030。”
这让我想起去年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连续走访多所大学的举动,正如他当时所说,“未来技术世界的不可知,就如一片黑暗中,需要灯塔。点燃未来灯塔的责任无疑是要落在高校上,教育要引领社会前进。”
的确,纵观九大挑战,越来越多地深入到了基础科学的无人区,这个时候,不仅要靠华为这样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攻关,更需要学术界在纯理论、要素上的研究。这些研究可能短时间内不能见效,但是长远来看,就如灯塔一样照耀着世界,让迈向智能世界的脚步加快。
土耳其的Erdal Arikan教授的故事很有代表性。2008年,Arikan教授公开发表了一篇数学论坛,提出Polar码,开拓了信道编码的新方向,被业界认可为第一种能逼近香农信道容量的编码方案,解决了香农信息论领域尘封近60年的难题。
最终,华为通过数年的努力,将Polar码转化为编码技术落地,推动其最终成为了5G信道编码标准。2018年7月26日,华为在深圳总部举办隆重颁奖仪式,为Arikan教授颁发特别奖项,致敬其为人类通信事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彼时,Arikan教授感慨的说,“真没想到,我提出的Polar码能发展到如今的水平!”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工业界和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的重要性,如果没有Arikan教授的那篇数学论文,如果没有华为在此基础上数千人的投入,Polar码不会有现在的成功,甚至5G的发展也不会有现在这样快。
所以,2030年的智能世界无限美好,但要实现,还需要艰苦卓绝的技术努力,去克服围绕在联接、计算等方面的技术挑战,而在产、学、研等各方的紧密协作下,相信这些挑战必定会成为过去,2030年的智能世界终归梦想成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闫跃龙。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