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有余】
拼多多作为后来者,市值很快超越京东,应该就是胜在对用户心理的精准揣摩。
余胜良
一段时间以来,我在拼多多上不断收到加我为好友的申请,有一些人是认识很久的,有一些人不大熟悉,我愿意加对方为好友,是想看对方买了什么东西,有什么值得买(300785,股吧)的可以分享。
这两天,一个很熟的人申请加我为好友,他给我的感觉是不会上拼多多的样子,因为他消费高端且不触油盐。我在微信上问他是不是用拼多多了,他说在拼多多上买过绿植。我一直怀疑拼多多系统向我展示加我好友者的真实性,就问他是否在拼多多上申请加我为好友,他否认了。
此前隐隐约约的怀疑得到证实,我认识的人,或者不认识而有些关联的人,注册成为拼多多好友后,拼多多为了让用户持续活跃,形成新的社交关系,虚拟了一个主动加好友的行为。这个主动加好友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厉害,关键是打破了一层心理障碍。
一般人很少会主动加其他人,记得当年刚用领英,系统识别我的手机通讯录,向很多我认识的人发出好友邀请,其中还有一个是不用会网络的老人,当时他打电话找我核实,我为打扰他觉得很惭愧。一般人不愿意打扰别人,也不愿意被他人打扰,这是心理障碍,我们去拜访陌生人都觉得不好意思,拒绝陌生人也不好意思,甚至熟人,我们也会主动减少打扰。但是拼多多做的是生意,都不打扰,生意还怎么成,它虚拟的这个动作,会让人觉得顺理成章,看,对方加了我,我要是拒绝了他的好意,也有点不好意思,我就是在这种心理下,持续不断地加了好多好友,而且拼多多为了模拟得更加真实,不急不躁地每次就推三到五个,不会让你怀疑或者厌烦,每次工作量也不大。而我这里同意之后,拼多多当然更有底气,去以我的名义,来申请对方为好友,这样就可以撮合出一个社交购物的氛围。
拼多多虚拟对方加好友的行为,算不算欺诈?不管怎样,这个做法不是很光明磊落,但是我和对方又没有实际损失,也就会默认了。另外拼多多已把社交关系摸得清清楚楚,这算不算侵犯隐私。对数据的应用,并不一定都不好,我记得QQ此前曾经有一个推荐好友功能,好多年不见的人,也都通过这种方式打捞回来,这是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有些当时觉得特别隐私的事情,后来会发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隐私只要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扩散,没有被过分滥用,我并不十分在意。
拼多多邀请好友砍价的方式,现在已经比较少了,当时兴盛一时,这就是社交关系的总动员,但是多了就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不过在某个阶层里,大家因为可以省一点钱,觉得还可以忍受。有报道称,拼多多送的奖励,总是提现不了,这就是让每个用户成为传播者。
毫无疑问,拼多多对人心理的把握,是超级强大的,沟沟坎坎都考虑到了,效率是拼多多的第一要素,其他为次。它善于琢磨和利用人性,比如那些奖励,因为不会轻易得到,人们对它们就会更加珍惜。
对于拼多多而言,既然人们喜欢利益,那就用利益去撬动,用砍价来调动五环外,又用百亿补贴调动五环内。在传播途径上也愿意多做尝试,持续在所有自媒体大号上投放广告,影响了不少用户心智。有一个手机公司朋友,表示他们公司很多同事买本公司生产手机也在拼多多上买。我个人之所以成为拼多多用户,很重要的原因是价格低,几乎从来不收快递费,作为一个选择恐惧症患者,拼多多在页面设计上会很快促成交易,没有购物车,提高了购物效率。
对人性的琢磨永远是一个大学问,拼多多作为后来者,市值很快超越京东,应该就是胜在对用户心理的精准揣摩。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