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4月15日,在“新发展格局与‘十四五’大趋势——2021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未来五年,不仅仅是中国GDP赶超美国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国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突破期。新发展格局能不能构建成功关键在于科技的自立自强。
从战略全局的视角来看,未来五年最为关键
刘元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思考未来一定在两个大局的框架下进行。这两个大局分别是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去年疫情的冲击下,这两个大局思想有很多的深化。一是用“新发展阶段”来描述两个大局的新内涵;二是指出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步入到关键期和攻坚期;三是阐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到加速期。
这些认识促进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思考未来五年的战略重心。第一,如何率先摆脱疫情的困局,抢先实现经济社会运行的常态化。
第二,未来五年要为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稳定步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这个使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等重要。
第三,从对外角度看,我国是否能够在世界大变局的加速演变期,抵挡住美国的遏制战略,改变目前不对称的战略冲突,使我们在“十五五”“十六五”时与美国的博弈步入到一个对等博弈的新阶段。未来五年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最关键五年。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仍面临多重挑战
刘元春表示,未来五年,一个很重要的测算指标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1万美元。按照目前公布的2021年高收入国家门槛,我国人均GDP依然有2000美元左右的差距。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即使是低增速的轨迹,到2025年我国也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这个“跨越”,仅在GDP数字上跨越是不够的。
刘元春指出,一个国家要稳定地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要比门槛值高20%。除这一数字外,还包括和谐程度较高的社会经济、成熟的制度,以及相对稳定的运行轨迹。
因此,“十四五”能不能稳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国的收入水平能不能稳定地高于高收入国家门槛值的20%,依然面临多重挑战。
刘元春表示,未来五年,我们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关键的五年。而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几项重要的指标,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要跻身于高收入国家的前列,其研发水平和GDP水平也要达到相应的要求。三是人均GDP达到中等国家水平。
刘元春表示,综合多个跨越门槛的参数,如果我国2020到2035年能够保持年均4.8%的实际增长速度,以超越高收入国家的20%为真正的跨越点,我国将在2026年左右稳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GDP将在2028年赶超美国
同样,未来五年,中美博弈也将步入到关键期。20世纪80年代,中国GDP占美国10%,到去年年底,最新测算是71%多。按此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GDP会接近美国GDP的90%。
刘元春表示,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在未来五年将是一个加速变化的过程。这个加速变化的过程往往是挑战最为严峻、冲突最为激烈的过程,因为从不平衡博弈向平衡博弈的关键期间最容易出现战略误判和博弈激化。按照其团队最新测算,中国GDP赶超美国大约在2028年。
未来五年不仅是GDP赶超的关键五年,也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阶段。新发展格局能否构建成功,很重要一点是科技要自立自强、能否在未来五年的战略布局取得一系列成功。
新京报记者 王春蕊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