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为代表的各经济体的超级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到底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一直是经济观察家们最关注的主题之一。素有“末日博士”之名的经济学家鲁比尼(Nouriel Roubini)对此问题的判断颇为悲观。
他撰文指出,这种政策将造成强大的通胀压力,而一旦供应面再遭遇不测,局面便将发展到不可收拾,股市便将崩盘,美国便将坠入20世纪70年代那种停滞膨胀的痛苦境遇。以下即鲁比尼的文章全文。
现在,大多数观察家都相信,通货膨胀必然将在未来几个月时间当中大举抬升,但是在如何理解这一变化方面,一场激烈的争论却在持续进行:一派观点认为,通胀抬头将是反映经济走出新冠病毒疫情危机,强势反弹的产物,因此注定是暂时性的。
而另外一派观点则认为,通胀抬头实质上主要是需求旺盛和供应紧张所导致,因此将是长期性的。
不少专家都指出,虽然通货膨胀率在超过十年的时间当中都持续低迷,达不到联储设定的2%目标,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胀率正在进入长期上涨通道。
这一幕会成为现实,首要原因就是美国政府的反应过当——尽管经济已经展现出比预期更强劲的复苏势头,但是他们却推出了过剩严重的刺激政策。
3月间,美国签署了最新一轮1.9万亿美元的刺激法案,再加上去年3月间的3万亿美元法案,以及12月间的9000亿美元刺激法案,规模已经令人瞠目结舌,但是后续很可能还要诞生一个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法案。美国对于当下经济危机的反应力度,已经远远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
另外一些专家则相信,这种强力刺激依然不足以使得通货膨胀大幅度抬头,因为美国家庭会将所得资金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储蓄和偿还债务。还有,投资于基础设施不单单可以创造出需求,也可以通过增加有利于生产率提升的公共资本促进供应。
只不过,哪怕考虑到上述种种因素,经济刺激使得私营部门储蓄大增,必然导致压抑需求越发旺盛。而这些需求释放时,必然也将释放出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除了政府之外,美联储,乃至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央行也大多在执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货币和信贷的双放松。各国央行提供的流动性已经导致了短期内的资产价格剧烈膨胀,而且在经济真正重启和加速复苏的过程中,也几乎注定要导致信贷增长和真实支出膨胀化。
有人可能会说,等到那一天真的到来,各国央行完全可以通过缩减资产负债表和加息来将过剩流动性从经济系统当中抽出来,然而实际上,这种政策转向是典型的说来容易做来难。
在现代货币理论所谓的“直升机撒钱”运作之下,各央行其实已经在持续将庞大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了。
现在,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债务都已经高到令人不安,发达经济体的总债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25%,全球总债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56%,而且还在持续高企之中,这就意味着,只有短期和长期利率同时保持极低的水平,才能够确保各国不至于被债务成本压垮。
换言之,货币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常化,就将摧毁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接下来波及股票市场,最终造成经济衰退。事实就是,局面发展到这个地步,各国央行实质上已经丧失了其独立性。
反对此种判断的人们宣称,当经济兑现全部产能,实现充分就业,央行银行家们就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去维护自己的信誉和独立性了。毕竟,他们不可能听任通货膨胀预期完全起飞,价格上涨失控,那会彻底摧毁他们的名誉。
还有人宣称,财政赤字货币化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升温,只够防止去膨胀而已。然而,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安错了前提,因为这些人实质上是假设全球经济今天面临的挑战完全是2008年的翻版,即资产泡沫破灭导致信贷危机,最终对总需求形成严酷冲击。
可是,今天的局面与当初其实南辕北辙,世界正在努力走出的,是一场总供应危机。在这种情况之下,过于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实质上不但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甚至可能导致停滞膨胀,即高通胀和衰退携手而至。
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之所以会发生痛苦的停滞膨胀,最主要的原因正是两次石油供应的重大危机,即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和1979年的伊朗革命。
在当前的具体环境当中,需要担心的是一系列供应面冲击发生的可能性,比如经济增长的潜在威胁,或者是可能推高生产成本的因素。比如,去全球化和保护主义造成的贸易壁垒,后疫情时代的供应瓶颈,国际关系局面的恶化,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资本的跨国流动等。
同样值得担心的,还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化。当日益老龄化的本国人消耗着自己积蓄来支撑储蓄的时候,新的移民限制必然会对劳动力成本造成上行的压力。
还有,日益严重的收入和财富不均,意味着民粹主义浪潮完全可能再度抬头。这种势头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比如财政和监管政策更加倾向于劳工和工会,而这自然会让劳动力成本进一步升高,又比如企业界进一步整合和寡头化,而这也会造成通货膨胀压力,因为这意味着制造商定价权的强化。
此外,针对大科技公司强化监管,打压那些对资本更加敏感和减少劳动力的技术发展,副作用之一就是创新将受到全面影响。
只不过,依然有人认为,美国不至于走到停滞膨胀的那一步。他们相信,虽然遭到了公众的抵制,但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客机创新依然将持续削弱劳动力的地位,而人口结构变化的消极影响,也可以通过提高退休年龄,增大劳动力供应来应对。
类似地,他们又指出,虽然现在全球化趋势有反转的倾向,但是在这一势头之下,地区整合却在加深,虽然移民被设置了诸多障碍,但是外包可以绕开——毕竟,一个印度的程序员哪怕不来到硅谷,也可以为美国雇主设计app。
最后,收入不均的改善,其影响至多也只是避免造成通货紧缩性经济停滞而已,而不至于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短期而言,日用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乃至于一些住宅房地产市场上,局面还都相对宽松,不至于造成通货膨胀的持续高企。
不过,在接下来几年时间当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持续下去,就可能会造成长期性的通货膨胀压力,若是供应面再出现什么意外的变故,局面便更加不可收拾,将向着停滞膨胀滑去了。
大家必须认识到的是,通货膨胀的回归将造成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后果,使得美国从此走进一个以不稳定为特征的新常态。债券的长期牛市将宣告寿终正寝,债券名义收益率和真实收益率的上扬将使得当下全球的债务负担沉重到难以支撑,让全球股市遭遇崩盘。
或迟或早,我们就会看到20世纪70年代的那一幕重新上演。
本文来自腾讯美股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第三方作者所有,相关授权事宜请联系原作者。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金十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