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26日电 26日下午,国新办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20)》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表示,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
会上有记者提问:面对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严重冲击,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优化营商环境和打击侵权假冒的做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请问,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都具体作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甘霖答复称,在过去的2020年,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认真负责、密切配合,打击侵权假冒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具体体现在六个“加强”: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明确2020年全国“双打”工作要点,明确重点任务和职责分工;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年度绩效考核,推动属地责任落实。
二是加强重点整治。在互联网领域,14部门联合开展“2020网剑”行动,集中治理网上销售侵权假冒伪劣商品、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查处案件近2万件。4部门开展“剑网2020”行动,重点打击视听作品、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等领域侵权盗版行为,关闭违法网站2884个。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案件3.9万件。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六部门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助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展“春雷”行动,严厉打击农资领域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组织春季、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查处一批侵权案件。在进出口环节,开展“龙腾”“蓝网”“净网”行动,查扣进出口侵权嫌疑货物6.2万批次。在重点民生领域,三部门开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查办涉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8.5万件。开展打击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专项行动,查获问题口罩1.2亿只。
三是加强司法保护。侦破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2.1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万余名,涉案总价值180余亿元。审结一审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6.6万件,同比上升11.7%,知识产权案件判赔金额同比增长79.3%。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7174人,提起公诉12152人。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聚焦各地各部门重点工作,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形成舆论声势。发布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报告和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依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和会议,讲好保护知识产权“中国故事”、传递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声音”。
五是加强社会共治。相关成员单位指导电信和互联网企业签署网络数据安全自律公约,指导杭州、南宁等海关与跨境电商平台探索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工作站。指导设立首批10家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设立500余个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全年调解纠纷2.4万件。
六是加强国际合作。《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功签署,《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正式生效。召开第三届打击侵权假冒国际合作论坛、第17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积极参加国际组织开展的“奥普森”“盘古”“网鹰”“阻止”等执法行动。
甘霖表示,下一步,主要在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协作联动。促进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有序衔接,进一步强化执法打击合力。
二是聚焦民生关切。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
三是创新监管方式。大力推进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对线上线下侵权假冒行为实施全链条综合治理。
四是推动社会共治。强化行业自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调动消费者积极性,打造共建共治的打击侵权假冒模式。
五是深化国际合作。建立完善多双边执法协作机制,加强线索通报和案件协查,加强工作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中新经纬APP)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