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美国版本的“货币政策不会急转弯”正在上演。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称,“未来可能有需要上调利率,以确保经济不会过热”,引发美股大幅调整。随后,耶伦态度又软化,马上澄清未暗示美联储采取行动。
实际上,梳理近期耶伦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态可发现,美国财政与货币当局一直在给缩减量宽和加息的前景泼冷水,都在强调通胀上升主要源于暂时性因素。但是,从美国金融市场表现来看,任何涉及加息的言论对美股的影响往往都是立竿见影,说明市场对于加息以及缩减购债规模导致的流动性收缩是极其敏感的。
金融市场明显担心通货膨胀进一步上升的风险。美国银行统计显示,美国标普500指数内公司在今年一季报中,电话会议提到“通货膨胀”的次数比去年同期飙升8倍。跟踪23种原材料价格走势的彭博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处于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另外,3月份全美房价同比上涨11.3%,创下2006年3月以来的最高年化涨幅。“股神”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警告,通胀将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他从旗下公司看到许多业务存在通胀现象,“供应链完全被扭曲,现在通胀比人们预期要高得多,未来会接着涨”。
尽管如此,美国金融监管系统仍称短期加息概率非常小。毕竟过去几十年,全球性货币超发、低利率,一直没有引发普遍的严重通胀。但是,这一次是疫情之下历史罕见的全球供给侧变革,短期内全球生产供给将持续受限,各国财政刺激带来的需求预期却又极度释放,由此带来的供需失衡很可能将持续下去。特别是,4月以来印度疫情反复加剧,欧美制造业指数回落明显,作为全球供应链上出口大国的中国,进一步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这种情况下,美国金融监管系统押注6个月内全球疫情消退带动供给上升,进而推动通胀回落的逻辑,需要进一步观察。在疫情这只真正的“靴子”落地之前,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的敏感状态恐怕会一直存在。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