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7日电 (薛宇飞)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主办的“算法分类分场景规制”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方禹在研讨会上表示,他非常同意对个性化推荐算法坚持场景化规制的思路,这就像个人信息保护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不同程度地保护一样,这很好理解,也符合常识。但深入研究后会发现,现在面临着一个问题是,这个场景应该由谁来决定。从监管角度讲,如何划分不同的场景,会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方禹。来源:主办方供图
“我们看到一些互联网领域的案子,不同的法院在不同时期判的并不一样,我想这是从不同的场景思路去判决的。这个问题怎么去处理,需要进一步研究。”他还说,这可能需要行政机关、司法部门或者独立第三方组织将不同的场景具像化,深入研究算法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划分标准。
方禹称,算法未来一定需要具备可解释、可问责、透明化的特征,而算法透明一定是一个趋势,无论是公开备案或者其他制度,总要有一个办法。
他还表示,不同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深度是不一样的,随着更多部门触网以及对互联网监管的认知不断深入,对算法的规制也需要不断翻新。“我想,场景化的外部监督机制包括算法透明、算法备案,以及互联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中新经纬APP)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