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欧遇上“人口不增长”的同一难题 | 悦读全球

快报
2021
05/08
08:31
亚设网
分享

日美欧遇上“人口不增长”的同一难题 | 悦读全球

悦读全球(2021.05.07)

【日美欧遇上“人口不增长”的同一难题】

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正在放缓。美国在少子老龄化状况持续的背景下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5月5日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出生人数为360万5201人,比上年减少4%,连续6年减少,创出197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示1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数量的总和生育率降至1.64,同样创出历史最低。

新冠疫情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晩婚化和年轻阶层收入下降导致的出生人数的结构性减少。另外,在特朗普前政权下,合法移民的流入也受到抑制,这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如果人口增长放缓,较快的经济增长将难以指望。1960年代前半期,美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平均比上年增长1.4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平均约为5%。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率跌破1%,GDP增长率也随之降至2.0%-1%以下。

人口已开始减少的日本面临的问题更为严重。1960年代,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增长1.8%,实际增长率按年度单纯平均高于约10%。但自1990年代后半期开始,劳动年龄人口呈现减少趋势,2000年代以后降幅扩大,预计到2030年跌破7千万人。GDP增长率也在2000年代降至0.5%,陷入低迷。

在欧洲,劳动年龄人口也已开始减少。欧元区的2020年实际GDP增长率出现-6.6%的大幅下降,但从那之前开始,劳动年龄人口已转为减少,仅维持1-2%左右的较低增长。抱有危机感的德国等国正试图在接纳移民方面找到出路,但对移民的不满又导致极右势力崛起。这使得问题变得棘手,根本性的解决对策也仍未找到。

日本日生基础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员窪谷浩指出“如果新型冠疫苗接种取得进展、经济迎来复苏,美国的出生人数改善的可能性很高,但发达国家正在面临共同的结构性问题”。如何增加人口,已成为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共同的课题。

日美欧遇上“人口不增长”的同一难题 | 悦读全球

【特斯拉:到年底可能无法实现全自动驾驶汽车】

美国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发布的一份备忘录显示,特斯拉公司(Tesla)此前向加州监管机构表示,该公司可能无法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技术。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Elon Musk)在1月份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他“非常有信心今年特斯拉能够以超过人类的可靠性实现自动驾驶。”

自去年10月以来,特斯拉还向有限数量的员工和客户,推出了其所谓的“完全自动驾驶”(FSD)计划的“测试版”,马斯克在Twitter上大肆宣扬了该功能。

加州DMV与特斯拉代表,包括自动驾驶工程师CJ Moore,于3月9日进行了电话会议,并在一份备忘录中说:“根据CJ的说法,埃隆的推文与工程实际情况不符。特斯拉目前处于L2级别( Level 2 )。”L2级别指的是半自动驾驶系统( semi-automated driving system),仍需要驾驶员的监督。

备忘录还写道:“特斯拉表示,埃隆之所以谈到L5级别自动驾驶功能,是根据改进速度进行的推断。特斯拉无法明确说明,其改进速度在今年年底前能达到L5级别。”

日美欧遇上“人口不增长”的同一难题 | 悦读全球

【日本半导体材料厂商纷纷在韩台增产】

日本材料厂商正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增产半导体材料。

东京应化工业在位于韩国仁川市的现有工厂投资数十亿日元扩充设备,将用于形成电路的光刻胶(感光材料)的产能增加了一倍。扩充设备之后,将从日本运来树脂(可支持尖端半导体生产技术“EUV(极紫外)”的感光材料的生产原料)等,与能够在当地采购到的溶剂搭配在一起进行生产。

大金工业将在韩国新建工厂来生产半导体制造工序使用的气体。大金将与韩国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厂商共同成立合资企业,投资40亿日元在当地建设工厂。新工厂将从2022年10月开始生产用于蚀刻工序的气体。

东京应化工业和大金将分别向韩国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半导体大型企业提供半导体材料。

在台湾地区,信越化学工业的感光材料新工厂已经投产。与增强日本国内工厂产能的投资合计计算,设备投资额达到约300亿日元。还将生产此前只在日本国内生产的极紫外感光材料;昭和电工的子公司昭和电工材料(原日立化成)也将在2023年之前投资200亿日元,在韩国和台湾增强硅晶圆研磨材料和布线底板材料的产能。

除亚洲之外,日本的半导体材料厂商今后还有可能不得不在美国增强产能。 在硅晶圆领域,日本信越化学和SUMCO这2家掌握全球份额的约6成,在感光材料领域,也是日本企业的份额接近9成。很多企业在美国拥有生产基地,现在均维持满负荷运转。如果半导体新工厂在美国相继投入运行,这些日本企业也需要采取行动,包括资金在内,存在负担加重的风险。

(本文编译自日本经济新闻、路透社)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周雨晴 整理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