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资本市场啊,一旦有点啥好东西,无论是发行还是认购,那个速度啊,嗖嗖的。这不,明天开始,首批恒生科技ETF就要开始发行了,它们上周四才刚刚获批呢,而且都是去年八九月才上报的。
这么快的速度,到底是什么来头?有什么投资亮点?值不值得买(300785,股吧)?咱们今天就来捋一捋。
事情还要从港股这个“价值洼地”说起。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港股一直都比A股便宜,同一个公司在A股H股上市都是有价差的,港股差不多是打八折的样子。专业机构都纷纷指出,AH溢价处于历史高位,配置港股的性价比很高。
今年年初开始,数千亿资金就挥师南下了,港股出现了一股投资热潮。有投资者喊出“跨过香江,南下夺取定价权”。听听,这气势!他们也确实身体力行做到了,今年前两月,恰好也是公募基金发行的高峰,南向资金连续38日净买入。其中,1月19日当日净买入265.92亿港币,创下港股通记录。
这些钱抢的都是谁家的股票呢?腾讯、美团、小米……等等这些新经济公司,也就是现在被视为港股核心资产的这些科技股。这些年,中国涌现了一大批这样的全球科技龙头企业,并纷纷赴港上市或从美股回归。一方面,他们不断刷新港股首发募资规模,另一方面也使以科技为主的新经济行业在港股中的市值占比提升。
所以,去年7月27日,就推出了恒生科技指数,旨在追踪港交所上市的31家最大型的科技企业,囊括了互联网科技、消费等优质赛道,也被定位为港交所新一代旗舰指数,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网易、新东方都是其成分股,可以说是100%新经济代表了。在美股纳斯达克100指数中,被称为“FAANG”的5家科技股贡献了指数的大部分涨幅,所以恒生科技指数一推出就被成为“港版纳斯达克”“中国版FAANG”,很是被市场看好。
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列表,来源:恒生指数官网
有了新指数,那么就会有跟踪该指数的ETF生逢其时。首批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产品共有7只,于上周四获批。其中的6只,相继宣布即将开始募集,最早的1只明天就开始了,其余5只将在后天正式发行。其中,华夏和易方达至发售一天,最长的博时和华泰柏瑞也不过一个星期。同时,多只基金在首发过程中设置了20亿元或80亿元的募集规模上线。看来,基金公司对“港版纳斯达克”是信心满满的。
具体来看: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这类ETF值不值得买?
从一年期的表现来看,从2020年4月底到2021年4月底,恒生科技指数表现可以说很亮眼,涨幅高达65.41%。与之相比,同期的恒生指数涨16.88%,沪深300涨33.11%,创业板指涨52.23%,纳斯达克指数涨62.21%。也就是说,过去一年里,它战胜了全球科技类宽基指数。
但春节之后该指数遭到重挫,从业绩来看,从春节后2月18日到现在,恒生科技指数已经跌了20%+了,跑输了沪深300、创业板指和科创50,所以现在来看,是个相对底部。有业内人士说了,恒生科技指数已经从高位明显回落,目前仍是布局的好时候。
简单来说吧,恒生科技指数投资价值是有的,空间可能很大,市场反响强烈,很多人都摩拳擦掌。
但是呢,我们也要看到该指数目前的一些局限:
比如说,目前的成分股只有30只,而且前十大占比超过65.84%;而且行业分布也比较集中,阿里、腾讯、美团、小米,基本上都是互联网企业,其他赛道的高科技企业占比太少了。所以,如果有中国互联网行业或者前几大个股的剧烈波动,就会很大程度拖累指数,造成非常大的波动。
综合上述的考虑,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不厌恶风险,能够充分承受恒生科技股的波动,并且非常希望能够一揽子投资港股的科技股,现在买个ETF,长期看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如果是新手,对于更高的市场波动有点打怵,那么可以观察一段这些ETF的表现再说。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想买,这六只ETF买哪家?
从基金公司发布的文件看,基本都是启用了自家比较知名的指数基金经理,其中达成、华泰柏瑞、华夏的经理从业年限都超过8年。从费用方面比较的话,易方达、华泰柏瑞的管理费和托管费比较低。
好了,基本信息就是这些了,明天开始我们就看看这些ETF的募集情况怎么样吧。
ETF具有透明度高、管理费率低、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等等优势。对于选股能力不强的投资者来说,是非常直接、方便的投资工具。
好规划财富内参推出【ETF新动态】服务,为大家推送即将上市或认购的ETF以及主流ETF汇总大全,大家可以像字典一样查询。
订阅方式:
关注「好规划网」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财富内参」——免费订阅「ETF新动态」服务。————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点击阅读原文,订阅「ETF新动态」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好规划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