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肖世清 每经编辑 易启江
5月11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指出,总体来看,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体现了前瞻性、主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对于市场颇为关注的公开市场操作和短期利率走势,央行也在报告专栏中回应到:“市场在观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时,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基准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情况,而不应过度关注央行操作数量,避免对货币政策取向产生过分解读。”
与此同时,央行表示,下阶段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字当头。要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应过度关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数量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以来,央行在每个工作日都开展了逆回购操作,操作量维持100亿元,同时利率也维持2.2%不变。
对此,《报告》指出,目前人民银行逐步形成了在每月月中固定时间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每日连续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惯例,通过持续释放央行政策利率信号,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显著提高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
同时,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更加关注DR007等货币市场短期基准利率,并综合考虑现金投放回笼、财政收支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灵活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和期限品种。
央行表示,市场在观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时,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基准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情况,而不应过度关注央行操作数量,避免对货币政策取向产生过分解读。年初货币市场利率曾一度短暂上行,主因是市场宽松预期下短期流动性需求增加较多,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性并不高。同时,市场利率适度波动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市场定价功能正常的体现。
此前,央行也在《202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判断短期利率走势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主要是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是否变化,而不应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
央行在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一季度央行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公众沟通,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引导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围绕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在合理区间波动,政策利率的中枢作用进一步增强。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按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做好跨周期流动性安排,精准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总结一季度货币信贷成效时,央行表示:“总体来看,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体现了前瞻性、主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货币供应方面,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3%。信贷结构持续优化,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3%和40.9%。
此外,报告显示,贷款利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3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较上年同期下降0.1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汇率方面,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6.88,较上年末升值2.15%。
央行表示,下阶段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字当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跨周期设计理念,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定预期,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行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对于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央行提出七大要点,其中包括,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坚决打击逃废债;研究推出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等。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