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12日电 题:《熊园: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7大信号》
作者 熊园(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
5月11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梳理了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信贷概况、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运行和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情况,展望了2021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并介绍了下一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思路。
同时,《报告》撰写了4个专栏,分别为:专栏1《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专栏2《央行精准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专栏3《美国国债收益率上行分析》;专栏4《如何看待近期国内外物价走势》。具体看,本次《报告》共释放了7大信号。
信号1:央行对全球经济更加乐观,关注复苏不平衡、金融风险隐患和货币政策转向的外溢效应、全球通胀升温等问题,认为美债利率上行和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对中国影响有限且可控;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并首次突出刻画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行业的发展。不过,《报告》也认为消费、投资、小微企业、就业、地方财政、绿色转型、人口老龄化等仍存问题,不容忽视。
信号2:央行认为大宗商品涨价可能阶段性推升中国PPI,但输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中国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我们认为PPI将持续超预期,警惕下半年可能整体高位。短期大宗价格可能维持强势,有3条跟踪线索。PPI传导不畅可能挤压中下游企业利润,目前尚难引起货币政策转向。
信号3:央行延续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并延续强调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滴灌作用和“房住不炒”;对“货币总闸门”表述从“把好”转为“管好”,删去“不急转弯”。总体看,货币政策较2020年Q4边际收紧,但并未转向,并将继续引导“结构性宽松”。据此,我们维持此前判断。二季度开始中国货币政策将边际从紧,但不会过快转向,政策组合表现为“紧信用+稳货币”,其中,房地产、去杠杆、表外融资(尤其是信托)等三大领域或趋于收紧。
信号4:央行设专栏明确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三点要求,并重申观察公开市场操作应“重价轻量”。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加息尚难,后续资金面运行总体仍较平稳。
信号5:央行延续“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我们认为2021年信贷、社融、M2增速均将回落,但信用收缩的力度和节奏将较温和。
信号6:央行延续提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并着重关注地方财政金融风险。我们预计今年地方隐性债务化解将加快。
信号7:央行延续指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强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社会预期”。对此,我们认为,后续人民币仍将升值,但空间可能有限。(中新经纬APP)
熊园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