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位美团,背刺滴滴? 哈啰上市背后的野心

快报
2021
05/13
14:33
亚设网
分享

 

“共享出行第一股”的抢位战,随着嘀嗒、滴滴和哈啰出行先后确定上市,而进入白热化阶段。

曾几何时,共享出行的代表共享单车百花齐放,仅2017一年就新增166家相关企业。但随着ofo破产、摩拜易主,曾经的巨头们分崩离析。至今,在共享单车的残酷赛道中,仅有青桔、哈啰、美团三足鼎立,笑看江湖。

青桔背后是滴滴、美团后面有腾讯,相比之下,背靠着阿里的哈啰,资源和优势并不突出,特别是其布局下沉市场的战略,致使其2018年才首次进入一线城市。

不过,或许谁都没想到,短短几年间,哈啰就开始冲击纳斯达克。今年4月24日,哈啰出行正式在纳斯达克递交赴美上市招股书。

在招股书中,哈啰显示,到2020年10月,其累计注册用户4亿人,入驻400城,全渠道月活7000万人,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抢位美团,背刺滴滴? 哈啰上市背后的野心

5月5日,其更新版招股书显示,其2021年一季度收入超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4%;其中共享两轮收入从6.21亿增长至11.7亿,同比增长89%;顺风车收入从6400万增长至1.68亿,同比增长162%;包括家用电动车在内的新业务在一季度增长强劲,整体收入贡献7000万,逼近去年全年水平。整体来看,哈啰2021年一季度的订单和交易额均实现成倍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招股书中,其战略定位已变成“中国领先的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这意味着接下来,哈啰不仅将与滴滴争夺“第一股”,还将与美团正面竞争。

但闯关纳斯达克之路是否一帆风顺?不少中概股在纳斯达克陷入泥潭挣扎之时,哈啰会遇上怎样的未来?仍需拭目以待。

两轮车没有新故事

共享单车潮水褪去,行业洗牌加剧,这给了哈啰一个上升的机会。

在IPO前,哈啰曾先后完成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蚂蚁金服、复星集团、春华资本、深创投、高榕资本等,融资总额超过15亿美金。

资本的眼光总是毒辣的。从招股书上也可以看出,哈啰出行的营收数据在近三年增长明显。2018年到2020年,哈啰营收分别是21.14亿元、48.23亿元和60.44亿元。

利润方面,从2019年开始,哈啰的总毛利由负转正,过去两年分别为4.19亿元、7.15亿元,但去年仍有11.33亿元净亏损,同比收窄24.4%。

这个趋势也延续到今年,一季度,哈啰出行的营收超14亿元,同比增长104%;经调整净利润为亏损3.83亿元,同比收窄39%。

哈啰的营收好转,来自于转型。共享单车是众所周知的重资产、低客单、回报周期长,因此,哈啰在2017、2018年推出了助力车、电动车等共享两轮产品线,覆盖8公里以内出行需求,同时更名为“哈啰出行”并启用新标识,并在2018年10月上线网约车服务。

现在,哈啰出行营收增长的主要来源一方面是共享两轮车业务。据招股书数据,2020年哈啰出行共享两轮车业务营收为55.03亿元,同比增长21.1%,占总营收的91%;毛利率由从6.4%增长至6.7%。不过,这个毛利率虽然较2019年略有提升,但仍然处于低位。

抢位美团,背刺滴滴? 哈啰上市背后的野心

从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哈啰出行的用户量和交易量虽然实现了增长,但其共享两轮车的营收增速是在放缓的,盈利状况并不容乐观。原因如下:

首先,单车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很高的成本。而且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丢弃、盗用、毁坏等损耗,加之共享两轮车盈利模式过于单一,都使其成本持续高企。

其次,顺风车业务政策风险较大,政府监管逐渐趋于严格,加之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所以想要高速发展很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哈啰出行也做出了多方面的尝试。

可以说,哈啰出行还是清楚自己的问题的,和青桔、美团相比,哈啰的发力点放在了共享单车以外的地方。

哈啰顺风车是撑起未来估值的一张好牌。2020年,顺风车业务交易额为70亿元,同比增长137.9%,占总交易额的53.8%;今年一季度,顺风车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162%,涨势惊人,成为哈啰新的利润支柱。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末,哈啰顺风车交易用户数量为2610万,注册司机数量近千万。2020年全年,哈啰顺风车服务9450万次,已接入嘀嗒出租车、首汽约车等主流平台,已排名市场份额第二。

其中,有34%的用户使用过两种或以上的哈啰服务。60.5%的哈啰助力车新用户、40.2%的哈啰顺风车新交易用户、39.9%的哈啰顺风车新接单司机、63.2%的哈啰电动车新用户来自哈啰单车服务。同时,上述业务也为哈啰单车服务贡献了8.4%的新用户。

这些扩张转化为用户规模与活跃度,给哈啰的上市增添了砝码。

哈啰出行的野心

其实哈啰的顺风车业务赚钱,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 没有重资产的成本投入,只需要搭建平台。

第二, 沙利文的调查显示,坐顺风车的人都是进行成本分担,并不像跑滴滴一样用于谋生,所以给车主的补贴可以不用太大。

第三, 给乘客的补贴也不是很大,因为顺风车的触发条件,要么是每天都需要,要么是回老家跑长途,乘客知道这笔通勤的费用一定要花,所以确实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不高,好用才是关键。

对哈啰来说,两轮车难有大的业绩改善,顺风车是一个值得依靠的抓手。然而哈啰出行一个不得不上市的理由或许在于,尽管背靠阿里,但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们,哈啰却并不轻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共享出行正是互联网巨头的纵深战场,充满了外界难以想象的刀光剑影。

对于顺风车业务,哈啰出行除了要应对滴滴出行这个老对手外,还要面对嘀嗒出行、曹操出行等一众网约车平台的竞争,更何况网约车业务本身风险颇高、监管较严,想要发展起来也并不容易。

在招股书中,哈啰直言,竞争对手有比自己更强势的财务、技术、营销,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对手可能投入更多资源,同时提供更低的价格。

显然,哈啰很清楚自己的劣势在哪。

今年年初,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在公司内部的分享中透露,期望在两轮业务之外,寻找下一个业务增长点,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在哈啰打车等业务做更大胆的投入。

事实上,对哈啰来说,单纯依靠“共享单车+顺风车”,并不足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开辟新战场迫在眉睫。

抢位美团,背刺滴滴? 哈啰上市背后的野心

今年4月7日,哈啰电动车在京召开“新出行、真敢造”发布会,明确进入家用电动车市场。与传统电动车品牌不同,哈啰在电动车智能化和软件层面下足了功夫。

而在一年前的4月,哈啰上线了“吃喝团购”的本地生活服务入口,随后进一步伸入到线下场景,提供餐饮到店、金融、地图、酒旅等服务,新业务进攻态势满满;进入2021年,酒旅业务开始发力,“酒店”模块被放在重要位置,同时在合肥、成都等城市推出自有品牌住宿业务“哈啰酒店”,进一步深度布局。

按照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9.5万亿元增长到35.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6%。但与此同时,在本地生活领域,八成的尾部和腰部用户的痛点还未得到满足。

对长期耕耘三四线城市的哈啰来说,这是一个新机会,哈啰不仅对共享单车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就连酒旅和到店业务也都是先从二三线城市试水,对尾部和腰部用户的需求再清晰不过。

当然,从流量上来看,哈啰的本地生活化服务还需依靠阿里等平台在背后支持,还远远无法与美团相提并论。不过,在政策的变化下,美团也并不轻松。

4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根据举报,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监管加码,意味着市场需要更加市场化和良性的竞争,哈啰或许有了杀出重围的机会。

未来,哈啰能不能成为本地生活领域的一只黑马,一切还尚未可知,仍需要进一步布局。

而对滴滴来说,现在正是准备上市的关键时期,此时哈啰的上市准备正如一记背刺,二者谁能率先一步成功上市,就将成为“顺风车”第一股,在资本市场也能借此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哪里才是突破的点?

2016年,26岁的戴威已经风生水起,28岁的杨磊才刚刚成立哈啰。

2018年,戴威的OFO搬离中关村(000931,股吧)理想大厦;胡玮炜套现离场;但是哈啰拿到了蚂蚁金服给的融资。和他们相比,杨磊才是共享单车领域的幸运儿。

抢位美团,背刺滴滴? 哈啰上市背后的野心

然而单单靠幸运是远远不够的,共享单车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多品牌混战变成了巨头之间的大战,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仅丝毫未减反而愈演愈烈。而为了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玩家都在探索新的变现模式或找寻新的商业化道路,哈啰出行也一直想打破瓶颈、拓展边界,寻找新的增长点。

虽然哈啰出行一直在以新老业务相互协同的模式,进行着多元化的发展,但是其无边界扩张所涉猎的业务,都是巨头深耕已久的领域,哈啰出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

不难预见,哈啰前面的巨人,滴滴仍然无法轻易逾越,未来将会前所未有的激烈。但同时在本地生活领域和美团直面竞争,因此实际上,哈啰出行是在两线作战。

哈啰最终能走到哪一步,还真的不好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紫金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