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4月PPI同比上涨6.8%,涨幅比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更有分析人士指出,5月PPI同比上涨将破7%……
在2020年末已顺利实现“V”字型反转后,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并未止住向上攀登的脚步。2021年春节后,特别是4月份以来,众多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刷新着历史极值,也刷新了市场的想象空间。
对于上游原料生产企业来讲,大宗产品价格上涨无疑是利好。这些曾被诟病为“老破穷”的传统企业,瞬间得以在价格上涨过程中受益,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热点。但对于终端制造业企业而言,原料价格的上涨必然将抬高生产成本,而家电、机械等产品价格向消费者传导难度较大,因此极易出现堰塞湖效应,挤压终端制造业企业利润。
不难看到,上游一片此起彼伏的宣涨呐喊中,下游制造业成本压力激增,缺货、亏损、甚至停工的现象渐渐显露。
公开数据也印证了上下游行业不平衡的现状。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37倍,比2019年1-3月份增长50.2%,两年平均增长22.6%。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2.3%,但国家统计局同时强调,全球疫情走势和国际环境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行业间恢复仍不均衡,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不断加大企业成本压力。根据相关统计,机械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仅为7%左右,而制造业成本中占比较大的钢材价格1-4月累计上涨则高达6%-27%。
上游的利润优势会长久持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产业链上共生的各方,和谐的供需、均衡的利润才是维持行业健康发展的良方,也是必然方向。
在上游成本挤压下,目前下游厂商已经开始提价,将部分成本压力向消费端传导。这样的传导,不免会产生负反馈。消费者承受价格高企,肯定要结合收入的增长。虽然今年一季度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较去年疫情时有增长,但比疫情前的情况还是有差距。只要消费端接受度不强,成本传导不佳,企业也要面临成本压力,倒逼上游原材料出现累积库存,最终导致上游价格回落,上下游博弈也终将归于平衡。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叠加下的结果,虽然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可能性,但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也会造成极大的成本压力。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宗商品趋势的研判,并结合现有的金融工具做好对冲,稳定生产经营利润,以获得企业的长久发展。
在面对成本波动的关口,当前已可以看到有部分下游企业通过期货衍生品进行保值等举措,相应减少上游涨价冲击。同时企业也需要灵活调整订单和产能情况,和上游进行通力协商,尽力缩减成本压力。此外,价格传导单靠企业本身很难缓解,相关职能部门也可出台一些政策,缓解企业成本压力,跟上政策支持力度。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