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位发展规划研究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人随产业走”的特征,在过去10年变得越发明显,哪里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产业发展,哪里就能吸引更多人口。“这也是为何在过去10年,人口在大城市实现进一步的聚集。”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陈洁
编 辑丨李博
图 / 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15日,我国GDP第一大省广东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数据显示,广东省2020年总人口达到1.26亿,继续坐稳人口第一大省“宝座”。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广东省常住人口104303132人,十年共增加21709378人,增长20.81%,年平均增长率为1.91%,远超全国年平均增长率0.53%的水平。
从城市来看,广东两大核心城市——广州和深圳的人口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2020年,广州人口1867.66万人,占全广东省总人口的14.82%;深圳1756.01万人,占广东全省总人口的13.93%。广深两地的总人口突破3600万,占广东省总人口超过28%,较10年前的22.16%有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在广州和深圳之外,广东已拥有第三座人口突破千万级的城市——东莞,总人口达到1046.66万人。佛山的人口也达到949.89万,接近千万量级。
一位发展规划研究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人随产业走”的特征,在过去10年变得越发明显,哪里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产业发展,哪里就能吸引更多人口。“这也是为何在过去10年,人口在大城市实现进一步的聚集。”
广深人口“引力”强
(广东省各城市人口年龄结构比,数据来源: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在广东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6873646人,占53.07%;女性人口为59138864人,占46.9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9.00上升为113.08。
广东省的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人口性别比在110以上的市有7个,在105-110之间的市有8个,在105以下的市有6个。
其中,东莞的性别比最高,达到130.06,深圳为122.43,这主要是由于两地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带来的性别比不平衡。
而大量年轻的外来人口涌入,也使深圳和东莞成为广东省“最年轻”的城市。
具体来看,广东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3749882人,占18.85%;15-59岁人口为86697562人,占68.80%;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565066人,占12.3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813000人,占8.58%。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1.9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5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2.6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1.79个百分点。
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市有8个,在60%-65%之间的市有6个,在60%以下的市有7个。16个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其中1个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深圳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为5.36%,东莞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5.47%,远远低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人口年龄结构非常年轻。
与此同时,深圳、广州和珠海还成为全广东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最高的城市。具体来看,广东省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78290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214人上升为15699人。
其中,深圳市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28849人,广州为27277人,珠海为25752人。
“目前,从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城市群的竞争时代。”上述专家表示,大城市的人口流入更多、人口结构更年轻、人口学历更高,这是符合城市形态发展逻辑的。
本期编辑 陈思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