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陈睿:未来大部分文艺创作者都可能会是视频作者

快报
2021
05/20
20:32
亚设网
分享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0日电 5月20日,2021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在江苏无锡正式举办。围绕“新时代 智传播”的论坛主题,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发表了以《“视频化”浪潮下互联网视听发展新趋势》为题的演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9.27亿。按照数据推算,陈睿表示:“未来五年,中国的视频用户会达到12亿。也就是说,未来所有的中国互联网用户都会成为视频用户,到了那一天其实我们的内容行业也会随之改变。”

陈睿认为,在“视频化”的巨大潮流下,视频会成为互联网内容的主流,它囊括了文字、声音等过去大多数的媒体表现形式。未来,大部分的文艺创作者都可能会是视频的作者。同时,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视频不仅会包含内容,也可以是场景和服务。随着设备和技术的升级,视频创作将无处不在,布满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以下为陈睿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视频化“浪潮下互联网视听发展新趋势》。

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B站,B站是一个互联网综合性视频社区,也是中国年轻用户最为聚集的平台之一。根据我们第一季度财报,我们的月均活跃用户是2.23亿,其中78%是18到35岁的年轻人。可以说目前中国年轻人中,每两个人就有一个是B站的用户。同时,我们的用户主要分布在城市,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用户群体。据统计,B站在985和211大学中的渗透率达82%。

我一直认为视频化是未来一个巨大的潮流。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来看,截止2020年底中国视频用户已经达到了9.27个亿。未来五年,中国的视频用户会达到12亿。也就是说,未来所有的中国互联网用户都会成为视频用户,到了那一天其实我们的内容行业也会随之改变。视频会成为互联网内容的主流,因为视频不仅是一种最自然的媒介,同时它也是对观众最友好的媒介。视频中可以出现文字,其本身也包含了声音和音乐,这囊括了我们过去大多数的媒体表现形式。未来,作曲家、音乐人、作家、诗人可能都会用视频创作。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文艺创作者到未来都可能是视频的作者。

视频的品类也会在这一大潮流当中发生变化,过去我们说视频90%指的都是电影、电视剧、综艺、动画,而未来视频的表现形式会远超过去的这几个品类。我们在互联网上可以看知识,可以健身,可以购物,可以看各种各样的评测。B站就是一个例子,目前B站视频播放量的90%以上都是来自用户创作的视频,我们把他们叫做UP主。现在B站月均活跃UP主数量已经超过200万,他们创作了各种各样的视频。

同时,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视频场景也会发生变化。过去视频场景的中心是电影院和电视台,现在还包括手机。未来,它会拓展到家庭、智能汽车等各种各样的场景。视频也会从过去仅仅包含内容,变成到了未来它可以作为一种服务,它可以直接去传递知识,也可以直接作为一个场景,可以去带货等等。

如果未来互联网内容的主流是视频,那么未来弘扬主旋律、正能量的主要方式也是视频。举个例子,B站出品的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全网播放量超过6亿,应该是目前国内最被用户所熟知、传播面最广的主旋律、正能量的动画片。去年在中印边界牺牲的烈士肖思远的微信头像,用的就是《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形象。这其实也说明了我们在主旋律、正能量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已经潜移默化的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心里面。

视频也会成为助力主流媒体传播的主要形式。举个例子,央视新闻的帐号是2019年在B站入驻,目前粉丝数量已经超过六百万,是B站上面最受欢迎的主流媒体的帐号之一,整个央视帐号的矩阵,包括央视新闻,央视频,加起来的粉丝数量在B站超过一千万。同时,我们也和央视合作了多个内容,比如去年与央视网合作的武汉解封直播节目《武汉复苏》,都是我们和主流媒体合作的成功案例。

我认为视频化的潮流也能推动我们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过去的五年,我们一共出品了125部国产原创的动画片,其中有很多部不仅在中国播放,也推到了世界其他国家播放,比如《天官赐福》等。我们不仅在国内支持国产原创动画,我们也在日本投资日本的动画片。过去三年,我们在日本投资出品超过30部动画片,占日本动画片出品量的30%,这也能帮助我们把中国的文化带到全世界。在纪录片领域,我们也和多个国际厂牌合作,推动中国的纪录片走向世界。我们和国家地理频道合作的纪录片《未至之境》,讲的就是中国的珍稀动物,像大熊猫、金丝猴、藏狐等。这个纪录片拍的非常好,不仅在中国很受用户的欢迎,也在全世界其他国家受到用户的欢迎。这些中国的珍稀动物把中国形象很好地带到了全世界其他国家。

我相信随着设备和技术的升级,视频创作将无处不在,布满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中国优秀的文化作品也将乘着视频化的大潮,走出中国,传遍世界,谢谢大家。

(中新经纬APP)

( HN666)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