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0日电 (张芷菡)时隔一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谈及大宗商品涨价。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精准调控要求,针对市场变化,突出重点综合施策,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此前,5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大宗商品还有多少涨价空间,涨价的效应是否会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
大宗商品暴涨是否终结?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引起关注。年初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和国内工业品价格持续上行,金属类商品、建材类产品、国内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等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不过,近日,黑色系及工业品涨势暂停,有所调整。一系列重拳出击后,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已经有所反映。5月20日,A股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等板块下挫,国内商品期货普跌,其中黑色系领跌。
大宗商品的暴涨走势会就此终结吗?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经纬记者说,从目前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一定上涨空间,未来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还要看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全球经济错位复苏导致的供求不平衡是促使大宗商品上涨的主因。”他详细指出,世界主要经济体实施了大规模宽松政策,为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创造了宽松环境。供给端,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形成冲击,大宗商品的供给端存在一定制约因素,特别近期部分新兴经济体疫情出现反复,一部分国家是大宗商品的主要供给国,对大宗商品的供给形成扰动。需求端,疫情后期全球经济复苏预期较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形成支撑。
“如果印度、南美等地的疫情缓解,发达国家群体免疫发挥效果,有望促进大宗商品供给逐渐修复,进而缓解价格上涨压力。”温彬补充。
大宗商品涨价是否会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
市场担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会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以至于带来“超级通胀”周期。温彬表示,从理论上看,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引起生产价格上涨,并通过产业链向下游扩散,最终影响消费价格。从实际上看,价格从上游向下游传导是存在的,但由于中国工业行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较长,价格在不同环节传导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阻滞。
“从PPI及CPI数据看,大宗商品价格向PPI的传导较为顺畅,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显著推升了PPI。价格在PPI内部传导过程中,上游向中游传导较明显,向下游传导存在阻滞。PPI向CPI传导尚需进一步观察,目前CPI涨幅较为温和,食品价格对CPI形成拖累,但非食品价格已逐步呈现上涨之势。”温彬说。
数据显示,4月,生产资料PPI同比上涨9.1%,其中,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PPI分别同比上涨24.9%、15.2%和5.4%;而生活资料PPI仅同比上涨0.3%。4月,CPI同比上涨0.9%,食品CPI同比下降0.7%,非食品CPI逐步呈现上涨之势,同比上涨1.3%。
温彬指出,年初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一部分价格转嫁能力较弱的企业会遭受利润侵蚀,价格的上涨可能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下降,进而影响消费的复苏进程。对于国外而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升通胀预期,可能导致美联储等主要经济体央行的货币政策提前转向,进而对全球产生外溢效应。
对于下一步应对举措,温彬提出,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两次提出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问题,部署了相关工作举措,有助于遏制大宗商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稳定市场预期。中国要充分利用当前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加强供需双向调节,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继续加大结构性支持力度,对受成本上涨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给予精准支持,并充分做好通胀上升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应对准备。(中新经纬APP)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