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6日电 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对于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强调,对该行为“零容忍”,把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摆在突出位置,会同有关部门一手抓“保真”,一手抓“打假”。
有媒体问:注意到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多起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弄虚作假的问题,请问针对弄虚作假的现象有没有加大进一步惩治力度。
柏仇勇指出,生态环境部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坚决贯彻《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要求,把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摆在突出位置,会同有关部门一手抓“保真”,一手抓“打假”,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一是以严格的质控手段保障数据真实准确。体制机制改革顺利完成。完成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建立“谁考核,谁监测”运行机制。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等。
二是以规范的科学方法支撑监测工作。标准规范体系日趋完善。累计发布监测标准1200余项,形成领域覆盖到位、体系协调统一、质量把关严格的监测标准体系。量值溯源体系逐步健全。成立生态环境监测计量中心,建立全国生态环境监管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
三是以严厉的惩戒措施打击监测弄虚作假行为。法律法规持续完善。《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环境监测弄虚作假适用污染环境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实施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运维机构、排污单位开展监督检查。惩治弄虚作假保持高压态势。
柏仇勇同时明确,下一步将深化巩固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保真成效,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快提高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质量。
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压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法律有关“排污单位应当对自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的要求。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直接责任,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坚持多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施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打好严惩弄虚作假的“组合拳”,加快实现“不敢假”。(中新经纬APP)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