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统计摘要》评读

快报
2021
05/28
10:31
亚设网
分享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答卷

——《2021中国统计摘要》评读

《2021中国统计摘要》已经如期出版,它全面反映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创新动能积聚壮大,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一、统筹防疫和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经济恢复走在世界前列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面对严峻形势,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我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充分彰显。一是我国经济实现正增长。2020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和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二、三、四季度分别增长3.2%、4.9%和6.5%,经济增速在全球范围率先由负转正。2020年,世界经济比上年下降3.3%,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3%。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1万亿美元以上的主要经济体中,我国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二是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1.6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4.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7%,稳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0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0438美元,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三是发展基础日益巩固。2020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3.79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全面建成;高速公路里程达16.1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2020年末,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31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近9.5亿个。

二、“六稳”“六保”落地显效,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积极稳岗扩就业,大力助企纾困,筑牢民生保障基础,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一是居民就业总体稳定。2020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506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22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均低于预期目标。二是基本民生保障有力。保供稳价政策有力有效,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低于3.5%左右的预期目标。社会兜底保障力度加大,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8.7%。三是市场主体活力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税降费效应显现,新的市场主体快速涌现。2020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502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2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4亿户。四是粮食和能源供给增加。2020年,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0.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7%。五是产业链供应链得到加强。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堵点,重点行业对上下游带动作用较强。202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其中汽车、电子行业分别增长6.6%、7.7%;工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4.5%。六是基层运转较好维护。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财政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通过创新建立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有效缓解了市县基层财政压力。

三、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成效显著

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靓丽,风险防控“精准拆弹”取得成效。一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5.6%,高于全国农村居民1.8个百分点。二是污染防治成效显著。2020年,在监测的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59.9%,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城市年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5%。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3.4%,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6%,下降2.8个百分点。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2020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15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着力提升银行资产质量。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2%,比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坚持以深化改革激活力,以推动创新增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创新活力有效激发。一是创新投入和产出快速增加。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0.3%,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0%,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继续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卫星导航、海洋深潜、量子计算领域捷报频传。二是新产业新产品快速发展。2020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3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20.7%、17.3%、29.6%。三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快速成长,在应对疫情冲击中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9%,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移动终端规模快速提升,带动移动互联网流量持续扩大。2020年,移动互联网累计接入流量比上年增长35.7%。

五、全方位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外贸外资逆势增长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全力以赴稳外贸稳外资,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主动加强抗疫国际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稳住了外贸外资基本盘,实现了对外开放新突破。一是货物贸易规模继续扩大。202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9%,是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更加巩固。服务贸易稳中提质。2020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4.5%,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二是利用外资居世界第一。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逆势增长,实现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2020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近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1.4%;我国吸收外资在全球占比首次突破10%。三是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2020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9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78亿美元,增长18.3%。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两翼齐飞”。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12406列,比上年增长50%,首次突破“万列”大关;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4596列,增长104.9%。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推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3.8%,快于城镇2.6个百分点。二是教育文化医疗事业持续发展。教育水平实现新提升。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2010年8930人上升至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9.91年。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2.3万个,比上年末增加1.5万个;卫生技术人员1067万人,增加52万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2020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3212个,比上年增加16个;博物馆5446个,增加314个。三是社会保障安全网织密织牢。2020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150万人、978万人、693万人、1147万人。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近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2020年,我国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稳定复苏,主要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今年以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我国经济延续稳定恢复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复苏与疫情防控存在不确定因素,国内部分领域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推动经济恢复向好仍面临不少挑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郭同欣)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