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生: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总体不会因“双碳”目标而下降

快报
2021
05/28
12:31
亚设网
分享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8日电 题:《张永生: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总体不会因“双碳”目标而下降》

作者 张永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

“双碳”目标是全球的共识与行动,也可能是工业革命以来生产生活方式最全面而深刻的转型。它不是简单的节能减排和环境问题,对经济带来的影响,无论是机遇还是冲击,都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所以,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带来的冲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保持战略定力,从容应对。

如何协调“双碳”目标和制造业稳定之间的关系?怎样做到统筹兼顾、多目标协调?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理解“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并对成本、制造业竞争力的概念等等进行重新认识,有几点可能需要强调。

第一,关于成本上升的问题,这取决于怎么算帐。过去传统的发展方式是建立在高碳基础上,看起来很有效率,但实际上成本非常高昂。“双碳”目标的提出,本质上是应对工业革命以后建立的传统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不可持续就意味着极高的成本,如果算总帐,绿色转型反而会带来全社会成本的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定碳中和目标的原因。这些成本包括外部成本、隐性成本、长期成本、福祉损失和机会成本等等,只是这些成本没有进入商品价格,所以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看起来成本低、效率高,但一旦把这些成本考虑在内,传统发展模式将变成高成本经济。绿色转型很大程度上就是将所有的成本都考虑在内算总帐。如果算总帐,很多概念都要重新定义,政策的含义也会很不一样。

第二,一些人担心“双碳”目标会影响制造业竞争力。中国2010年起就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非常高,当然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没有充分地将生态环境的成本考虑在内。如果要将碳排放纳入成本,会不会降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相对竞争力呢?我认为总体不用担心。因为现在不只是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在实施该目标。目前一些国家在积极出台碳边境调节税,以后在全球范围内都找不到可以免费排放的地方。而这个税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取决于商品的供求,基本上相当于对消费者征税。所以,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总体不会因为“双碳目标”而下降,但是个别行业和产品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第三,如何看待商品价格上升。“双碳目标”下成本上升,商品价格也会上升,尤其近期钢材价格上涨比较厉害。绿色转型就是经济结构大幅调整,高碳经济的比重会下降,低碳经济的比重会上升,这种调整正是通过高碳和低碳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来实现的。我们不要一看到价格上涨就紧张,有的价格在涨,有的价格在降,这就是资源在全社会重新优化配置的过程。我们要看到,高碳产业成本以后会越来越高,产品的相对价格也会越来越高,需求会越来越少。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像新能源、智能电动车等新兴绿色行业产品的价格在大幅下降,今后新能源会成为成本超低的能源。

第四,如何实现“双碳”目标和制造业占比稳定的平衡。我觉得要实现的是三个目标,“双碳”目标和制造业占比稳定,还有GDP增长。现在制造业在中国GDP中占比27%,如果2035年GDP倍增,从现在的100万亿元增加到200万亿元,还要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的话,同时2030年碳达峰,工业达峰大概是2025年,未来新增的27万亿制造业GDP就在2025年的时候基本是零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些主要集中在六大高耗能行业,现在工业占全社会碳排放的70%,而且把直接、间接过程排放都算进来,六大高耗能产业占到工业的80%左右。如何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根本上要依靠制造业转型,制造业不能像过去那样的模式来发展,需要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

第五,同制造业占比相关的问题是,制造业的统计口径问题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汽车成为提供衍生服务的平台,将什么统计为制造业,制造业基本稳定的统计标准是什么?因为很多的现代服务业都是从制造业内部分工出来的,中国目前的生产型服务比重接近GDP的30%,其中服务业中有一半是生产型服务,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制造环节归为制造业,可能就不太合理;如果进一步按照这个标准来保持制造业基本稳定,可能会带来一些经济上的扭曲。

(本文据张永生在CMF 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 26 期)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挑战与实现路径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中新经纬APP)

( HN666)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