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创新无需“厂厂搞研发”

快报
2021
05/31
16:31
亚设网
分享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31日电 (魏薇 王全宝)尽管已经年过80岁,刘嘉麒仍然活跃在科研第一线。2020年疫情期间,他不仅去多个省份考察,还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进行科学普及推广。

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原理事长,刘嘉麒深知科普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中国科协近期组织开展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个百分点。

“虽然增速很快,但10.56%的比例对于一个大国来讲依然不高。从国际上看,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西方国家的科学普及比例基本超过20%。这方面中国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在接受中新经纬记者专访时表示。

刘嘉麒与地质打交道近60年,是国内知名的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的长白山(603099,股吧)、青藏高原,世界的七大洲四大洋都遍布了他的足迹。此外,刘嘉麒曾参与过振兴东北、开发新疆、浙江沿海新区和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的战略研究,他对科技创新、生态发展有长期关注。

刘嘉麒长期致力于推动玄武岩纤维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从研究火山岩的成因、特点,到把玄武岩变成高性能的纤维材料,他“点石成金”,使之成为一大新产业。

在他看来,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问题,就是研究与应用结合的不够。过去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主要看发表文章的数量和刊物级别,而忽视了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他认为,科研人员在进行研究时,就要想到未来该如何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创新无需“厂厂搞研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 来源:受访者提供

以下是中新经纬视频访谈栏目《全宝对话》之“全局观”实录

“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

中新经纬:在强调创新的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刘嘉麒:我认为科学和技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内在联系,但又不完全一样。科学侧重在理论方面,技术则是侧重实践。所以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看来讲,我们既要进行科学研究,又要进行科技创新。但是科技创新既要创新,又要创业。

中新经纬:那你认为目前创新最大的障碍在哪里?

刘嘉麒:我想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将创新和创业结合起来。创新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在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还要去创业。创业才能使科技创新产生经济效益、产生成果,创业以后再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发展。

中新经纬:谈到科技就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目前来看,科技成果转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刘嘉麒: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问题就是研究与应用结合的不够。很多研究人员在学术上有不少成果,但是这些理论、方法能不能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研究对经济发展有什么用处?过去做得还不够。

有一点必须强调,就是任何科学的最后落脚点必须是推动社会发展、造福于老百姓(603883,股吧),否则都是空谈、是纸上谈兵。

之前我们到陕西进行黄土研究,开展野外调查,当地老百姓就会问,“你能不能告诉我怎么能靠黄土致富挣钱?”我们当时难以回答。彼时,我们的研究重点并不是怎么能够发展经济的问题,而是从科学角度研究对古气候古环境来繁衍的问题。但是现在研究黄土,就要想怎么保持它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要研究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让当地老百姓守着自然资源的同时,能生活得更好。

中新经纬:在你看来,造成这上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打破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应用之间的藩篱?

刘嘉麒:一方面是因为这方面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评价标准或是价值观念的问题。现在有些部门强调,搞研究就要写文章,考核也主要看发表文章的数量和发表刊物的级别,而没有考核有什么用。很多科研人员在国外能作出一定成绩,但在国内就不行了,这就是评估机制和环境造成成的。

我建议未来对考核评价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时,能否加一条:“你所做的研究在应用上会发挥什么作用?”这也会促使研究人员在做基础研究时,要想到怎么应用。

当然也要把握好研究和应用两者之间的比重。比如哥德巴赫猜想确实是一个重大的数学问题,但是它怎么应用?所以评价机制在实际生活中也要讲究科学性。

“不主张厂厂搞研发”

中新经纬:由于去年中国的产业链受到了一些制约,现在国家在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对此,你如何看待?

刘嘉麒:基础研究很重要,真正的创新和原创,很多是通过基础研究做的。但是我一直强调,基础研究主要是少数人来做,基础研究不是大众化的事。从事基础研究的首先要具备某方面的素质,还要有能够长时间献身于科学的精神。

中新经纬:在你看来,政府对基础研究应该做哪些支持工作?

刘嘉麒:政府应该在方针政策上给予支持,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在实际中应该为基础研究创造条件。一是人才的培养;二是工作平台的搭建;三是在一些评价体制方面做到合情合理。这样就能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

中新经纬:民营企业做基础研究工作又该注意哪些方面?

刘嘉麒:如果企业不做基础研究,那么它的发展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很难有创新和提高,在市场竞争中慢慢就落后。如果增加研究力量,不断创新,企业的生命力就会更强。

可喜的是,现在有些民营企业有财力去支持做基础研究。但是一个企业、一个工厂做基础研究是有局限的,它只能研究该企业所从事的领域内的基础研究,很难将理论扩大化,当然它也不需要做那么宽。

中新经纬:政府应该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去做基础研究?

刘嘉麒:我不主张厂厂搞研发,每个企业都搞研发,这样达不到好的效果。我一直主张搞产业联盟,产业联盟可能包括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不同企业可以抽调一两个人集中做研发,这样科研水平能提高、财力也能集中,成果还能共享。

政府可以根据产业的规模和分布,组织搭建产业联盟。产业联盟可以形成一定的机制,最终就能作出自己的贡献。

“发展经济应该走向清洁的、绿色的、高质量的道路”

中新经纬:去年,中国明确要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在你看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刘嘉麒:我认为要做到两方面,一方面要在能源上下大功夫。中国主要是化石能源,尤其是煤对中国经济发展做了巨大发展。但煤炭燃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在能源上要想办法调整,尽可能利用一些清洁能源,减少煤炭这种化石能源的排放。

另一方面是生态保护。大家知道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就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但没有绿叶就没办法做光合作用,所以生态环境好就自然进行碳的交换和中和了。

中新经纬:在疫情的影响下,一些地区为了发展经济,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有反弹的迹象,我们如何能避免走过去的老路?

刘嘉麒:城市建设大多是依靠钢铁水泥堆砌起来。这些材料一是吸热,二是排放,对气候环境都不好。我建议现在要在材料上进行替代,比如玄武岩这种材料代替钢铁,没有二氧化碳排放,也没有污染,废物也好回收,是清洁材料。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走向清洁的、绿色的、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中新经纬:今年是咱们中科科技综合培训中心成立30周年,有没有什么规划?

刘嘉麒:我们在中国科学院这个背景下,正在做一些科学教育和科技咨询的工作,把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与整个社会的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这是大的方向。我们现在正在编一套书,涉及到数理化、天地生这样一套面向中小学的科学读本,我们也在组织一些科学教育的活动,跟地方建立一些这种科学教育等合作的平台。

专家简介:刘嘉麒,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原所长,中科科技培训中心副理事长兼主任。(中新经纬APP)

( HN666)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