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程维妙)据央行官网5月31日公告,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决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记者注意到,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已达万亿美元,该准备金率上次调整还是在2007年。
“外币存款现在大概有1万亿美元左右,上调2%的话约锁定200亿美元,减少金融机构可以结汇的额度,其核心是希望减缓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的压力。”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此次调整可冻结约200亿美元外汇流动性,有助于收紧境内市场外汇流动性,提高境内外币利率,缩小境内本外币利差,抑制即期和远期结汇,促进境内外汇市场平衡。
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4月末,外币存款余额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3.2%。当月外币存款增加478亿美元,同比多增588亿美元。
记者注意到,这也是央行时隔14年首次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据央行官网披露的年度货币政策大事记,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次调整还是在2007年5月,由4%上调为5%;再上一次是在2006年,由3%提高到4%。两次调整都为1个百分点。
为何在此时再次调整,且一次调升2个百分点?李奇霖认为,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当前汇率升值的预期太强了,金融机构的外币贷款需求也比较强。“现在很多预期认为外币汇率会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金融机构和企业就有动力做外币负债,但也有不利影响,包括出口企业压力上升等,所以想控制一下外币贷款的节奏。”
管涛认为,此次政策调整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是央行不会放任人民币过快升值,必要时将果断出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去年5月末至今升幅已经不小,继续升值有可能使人民币币值脱离基本面。
二是央行出手必是重拳。此次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较大,彰显央行调控决心,且没有使用外汇风险准备金等过去几年常用的政策,而是动用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过去较少使用的工具,说明央行工具箱中的工具还很多,央行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未来如果外汇市场出现明显的投机迹象,还会源源不断地推出其他宏观审慎工具。
今年4月以来,受我国经济稳步回升、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指数走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上涨,在上周升破6.4创近三年新高后继续走高。据中国货币网,5月31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价报6.3607,较上一交易日涨47个基点;当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最高触及6.35。不过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
近日,金融委、央行已接连就汇率问题发声。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此前一天(5月30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指出,近日受一些不当言论误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过快升值有可能已经出现超调,未来看不可持续,也不符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李世辉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