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出现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两大趋势,此次会议首先提出贯彻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同时,为应对少子化的挑战,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数据显示,2017年总和生育率为1.58,2018年为1.495,2019年为1.486,2020年降到1.3,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必须重视出生率降低的风险。
开放三孩政策对刺激生育的效果需要理性看待,目前来看,仍需更大力度的配套政策来达到一定的政策效果。毕竟,二孩政策下生育率也是逐年降低,尤其是考虑到70后逐步退出生育年龄,而从80后一代开始,由于受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目前育龄妇女总量越来越少,因此,政策重点应该是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婚育,在此基础上多生优育。
会议提出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其中要求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部分年轻人缺乏生育意愿,其根本原因是生活与工作压力过大,尤其是来自住房、教育与医疗的挑战。住房并非只是一线城市面临的问题,按照收入房价比算,绝大部分城市住宅价格过高,中国生育率下降与房价上升相关性很强。因此,在年轻人当中产生单身主义、小确幸、低欲望、躺平等行为。如果鼓励年轻一代生育,首先要解决住房价格过高的问题,三孩则需要面积更大的住房,在大城市普通人实现的难度仍可谓不小。
农村地区天价彩礼的现象亦是根源于生活成本过高,导致彩礼水涨船高,演变成为结婚对象能不能进城定居的遴选机制。在农村,许多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已居于优势地位。她们对生育也有决定权,大部分人进城后不愿意多生而是精养,为孩子投入更多的资源实现其进一步的阶层跃升,像过去农村越穷生孩子越多的现象基本消失,因为有一部分男性的收入较低导致其已经难娶到媳妇。
除住房问题外,要有其他配套的政策鼓励生育。首先要加强教育资源配置。例如,养育成本中的学前教育,当前存在缺乏普惠托育服务,公立幼儿园较少,私立学费过高等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充分,50%初中毕业生要分流到职业教育,导致大部分家庭不得不依靠校外培训增加孩子竞争力,这又会增加教育支出。因此,必须切实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大幅降低学前阶段的教育费用,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普及高中或高职义务教育,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同时,应该考虑加强税收在生育中的激励作用。一孩和二孩家庭尚有老人义务帮助看护的可能,但三孩就需专人看护幼子以及接送学习,必须请专职保姆或者夫妻一方辞职归家,家庭需付出很高成本。因此,二孩及以上的应该按照家庭征收个税或减免个税,有利于鼓励城市中等收入者生育,他们是生育的主力军。此外,女性就业经常受生育歧视,若生育二、三孩,企业更不愿承担成本,可能加剧对女性的就业歧视,更多女性也看重自己经济的独立性,因此必须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降低就业女性的“生育阻力”,这需要更多精准的政策服务。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