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生育政策来了。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会议同时强调,要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同时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一再放宽,但总和生育率却持续走低。会议上一再提到的“配套支持措施”或将切实减轻家庭子女的生养教育成本,激发家庭生育潜力。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怀孕、产子到0-3岁托幼服务这一系列阶段的衔接工作最为关键。
而在“一老一小”的另一端,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等措施,也将助力应对日渐加深的“老龄化”趋势。
破解“不敢生”难题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一方面,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70%,较2010年上升5.4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远低于人口学上2.1的世代更替水平。“高龄少子化”的趋势逐渐加深。
董登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效提高人口出生率,能够对冲老龄化压力。从人口生育源头解决问题,才是破解人囗老龄化问题的根本之策。
为应对人口变局,我国生育政策持续放宽。从2013年的单独二孩、到2016年的全面二孩、再至“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今日的三孩生育政策早有铺垫。
但受访专家均意识到,当前我国“少子化”成因不在于“不让生”,而在于“不想生”“不敢生”,沉重的生养教育成本让不少家庭面对生育望而却步。
“生育政策对于生育意愿以及实际的生育水平依然能产生影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学者黄文政对记者指出,“但仅凭放宽生育,还是难以扭转低生育率的局面。”
何以破局?上述会议列举了涵盖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多方面的经济社会政策。包含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等。
在董登新看来,做好怀孕、产子到0-3岁托幼服务这一系列阶段的衔接工作,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其中,需要切实保障育龄妇女的权益:“要保证孕妇在孕期依法享有就业合法权益,不受就业歧视,而在产后要足额发放生育津贴,探索延长产假以及发放育儿津贴的可能性。”他说。
而养育任务社会化则是受访专家的共识。黄文政表示,由家庭单独承受孩子的养育成本,负担沉重。若能联动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家庭等诸多主体共同搭建社会育儿体系,将能显著缓解育儿压力。具体的措施包括增设普惠型托儿所、幼儿园等。
董登新则提出,或可探索新型支付标准,降低多孩家庭的教育负担:“譬如一孩在入学公立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足额缴纳全部费用,二孩减半,三孩免费。财政应当给予经办机构适度的政策性补偿。”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大势所趋
据“一老一小”实为一个有机统一体。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教授杨燕绥测算,中国将在2023年之前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4%以上),届时将对劳动力供给、家庭养老负担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带来一定挑战。
针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上述会议也作出部署要求。要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积极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发展老龄产业,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必要保障。
在2020年,全面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目标已基本达成,为全国统筹奠定了大局。董登新表示:“实现全国统筹的本质是全国统收统支,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集中到一个‘大水池’,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优势,增强基金的互助共济作用以及防范支付风险的能力。”
改革措施将不会单兵推进。董登新认为,随着全国统筹步伐的迈进,延迟退休政策将得到落实,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替代率也需进一步下调,两者都将直接或间接地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
我国养老金体系由三支柱构成,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董登新认为,若第一支柱的替代率过高,企业、职工的缴费负担将处于高位,第二、第三支柱发展的空间也相对较小。为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在社保大幅降费后,第一支柱替代率有可能、也有必要进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则是切实提升老年人获得感的一项举措。杨燕绥向记者表示,医养结合的关键在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将护理、健康管理、康复、慢病、急诊直至临终关怀等一系列专业医疗服务嵌入社区,更好地满足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于医护服务的需求。
(作者:尤方明 编辑:林虹)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