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软着陆」进行时:持牌消金获准开业

快报
2021
06/04
14:33
亚设网
分享

蚂蚁「软着陆」进行时:持牌消金获准开业

消金依然是个好赛道,而即将开业的蚂蚁消金必定是最有竞争力的巨头,也会是大中型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对手,或许没有之一。潮水的方向不会改变。

作者:董云峰

编辑:叶冬

蚂蚁集团的整改大戏,迎来了第一个关键性节点。

6月3日,重庆银保监局批准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业。公司注册资本为80亿元,其中蚂蚁集团出资40亿元,占比为50%,其他股东包括南洋商业银行、宁德时代(300750,股吧)、鱼跃医疗(002223,股吧)等企业。

在蚂蚁消金成立之后,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业务的整改也将全面展开:蚂蚁消金将取代小贷公司作为蚂蚁消费信贷业务主体,而花呗、借呗将被调整为蚂蚁消金的专属消费信贷品牌。

这项蚂蚁集团备受关注的核心业务,由此拿到了“通行证”,也戴上了“紧箍咒”。

一场“软着陆”进行时。

01

悬在蚂蚁集团头上最大的那把剑正在缓缓消解。

花呗、借呗等消费信贷是蚂蚁集团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业务,也是主要营收来源之一。

从数据来看,截至去年6月末,蚂蚁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贷款余额为2.1万亿元,其中消费信贷余额17320亿元;去年上半年,微贷科技业务收入285.86亿元,在总收入当中的比重达到39.4%,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不过,随着消费金融行业整体环境的变化,该项业务面临越来越多的监管压力,因而成为整改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在此次拿到开业批文之后,蚂蚁消金开门在即,花呗、借呗有望实现平稳有序的过渡,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维持用户体验,还有利于兼顾合作伙伴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持牌代表着合规、透明,极大降低了蚂蚁消费信贷业务的不确定性。长期而言,不管对蚂蚁自身还是消费金融行业,都是一件好事。

这无疑是蚂蚁整改进程中的一大步。既拿到了稀缺的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又保住了花呗、借呗两大品牌。

大概很难争取到更好的结果了。

02

如何理解蚂蚁消费信贷业务的杠杆率?

需要指出的是,外界经常提到的“放贷杠杆高达100倍”、“高杠杆无限循环”,实则是2015-2017年的阶段性状态,彼时花呗、借呗起步不久,加起来的规模也远没有到万亿的级别。

究其原因,作为数字信贷的典范,花呗、借呗有着小额、高频的特征,与传统信贷资产截然不同,因此当这类互联网消费信贷资产进入ABS市场之后,不可避免地表现为高周转、高循环,也就带来了新的监管挑战。

从2017年开始,经过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商,蚂蚁对小贷ABS循环次数作出了限制,并且大幅增加了两家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从合计40亿元增加到了160亿元。所谓“100倍杠杆”的状态,早在2017年就已结束。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6月底,蚂蚁两家小贷公司净资产为358亿元,消费信贷业务表内贷款余额约346亿元,而目前蚂蚁小贷存续期abs总额约为1600亿元。按此推算,当前蚂蚁小贷的杠杆约为5倍左右,基本符合监管要求。

至于联合贷款业务的杠杆率问题,其实直到去年末监管部门才开始作出限制。毕竟,“法不溯及既往”也是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

对此,我想起蚂蚁小贷的重要推动者,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其著作《分析与思考: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中提到的这段话:

“常规的非网上的金融机构的贷款资产中ABS资金循环一次往往要半年到一年,一般循环三四次,底层的首次贷款已经两年时间,早就收回了。而网络贷款周转效率高,一笔债券融资,一到两周就循环了,这是老革命遇上新问题,传统ABS规则不适应网贷业务的问题。”

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

03

蚂蚁消金值得期待吗?

基于最低30%的联合贷款出资比例限制,假设蚂蚁消金承接全部1.7万亿的消费信贷业务,对应的表内信贷余额超过5000亿元;按照目前消费金融公司10倍左右的杠杆限制,蚂蚁消金的净资本需要超过500亿元。

对蚂蚁集团而言,这样的资金规模并非不可承受,而蚂蚁消金也不缺潜在的战略投资者。但除了业务规模,也需要充分考虑资本回报率,这就要看蚂蚁集团以及其他股东方如何权衡了。

在新金融琅琊榜看来,短期内蚂蚁消金的业务规模或许会有所收缩,但基于前期海量业务的积累与打磨,它可以变得更聚焦,将重心放在风险更可控、利润更可观的那部分业务上。

监管批复显示,除蚂蚁集团外,蚂蚁消金的设立方还包括国泰世华、宁德时代、南商银行、中国华融、千方科技(002373,股吧)和鱼跃医疗,涵盖支付、银行、医疗、新能源、资产管理等诸多领域,称得上是资金方与场景方互补的消金公司。

长期来说,消金依然是个好赛道,而即将开业的蚂蚁消金,必定是最有竞争力的巨头,也会是大中型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对手,或许没有之一。

潮水的方向不会改变。

04

是时候重新审视蚂蚁的业务结构了。

以往的花呗、借呗,其本质是消费信贷平台。通过花呗、借呗,蚂蚁向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包括获客导流、辅助风控与客户服务等。

目前的整改方案,有些化整为零的意味,也就是把原先集成在花呗、借呗两大平台上的综合服务,重装到不同的业务主体当中去。

诸如支付宝提供获客导流,正在申设的个人征信机构提供辅助风控,蚂蚁消金则提供客户服务,等等。上述业务主体需要满足不同的合规要求,并且进行适度隔离。

这种调整反映到财务上,也就是花呗、借呗的收入及利润,会分散到多个相互独立的业务主体。因此未来蚂蚁消金的财务报表,仅能体现出原先花呗、借呗的部分业务的表现。

而在化整为零之后,蚂蚁集团在消费信贷链条上的各项服务,都有望在合规前提下独立发展,变得更好、更细,这将提升其服务金融机构的能力,最终推动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升级。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城商行信用卡大跃进

民生与招行:十年之后

招行VS平安:真实差距与想象空间

十四五规划简析:新金融往何处去?

建行All in:零售利润占比超越招行平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金融琅琊榜。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