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模型还是玩具?泡泡玛特、微盒等盲盒适用年龄和安全性受质疑

快报
2021
06/04
16:34
亚设网
分享

或与“六一”儿童节和“6·18”购物节业绩影响,“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6月2日在时隔3个月后再次回归千亿市值。同时,有电商平台已开始为“6·18”加大盲盒手办备货量。

销售火爆的盲盒是否适合孩子引发关注。新京报记者在泡泡玛特电商渠道发现,商品页面介绍中并未说明产品执行标准、适用年龄等关键信息,且客服及多家线下门店咨询时被告知,该公司的盲盒3岁以上孩子均可玩。不过,泡泡玛特盲盒产品外包装却写着执行的是模型标准(GB/T26701-2011)和仅限于15岁及以上人士的信息。对于两者的矛盾说法,6月3日,新京报记者联系泡泡玛特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前,暂未回应。

实际上,新京报记者还发现,适用年龄和执行标准在网售平台介绍不清晰的现象并非个案,涉及“Rolife若来”“微盒”等知名品牌。

市场监管部门也在近期发布消费提醒,“盲盒不等于玩具”。对比盲盒执行的“模型标准”与“儿童玩具标准”可以发现,低龄儿童并不在其适用范围内,可能潜藏着安全风险;同时,盲盒消费也要注意引导儿童,避免沉迷成瘾。

泡泡玛特盲盒并不适合儿童玩?

6月2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股价连续3日上涨,以73.95港元收盘,创近3个月新高,总市值达1036.73亿港元。6月3日,泡泡玛特股价虽有所回落,但截至收盘时仍保持千亿市值。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泡泡玛特股价连日上涨,或受“6·18”和“六一”儿童节盲盒销量增长等有关。

据菜鸟发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有数百万吨“6·18”预售商品备入仓库,规模同比增长100%,其中盲盒手办备货量同比增长1000%。此外,天猫披露,泡泡玛特在今年“6·18”大促的首小时销售额同比暴增1794%;而在京东“6·18”活动中,泡泡玛特限定手办5分钟内售罄。

因儿童节期间大卖、被冠以“潮玩”之名的盲盒,产品生产执行的标准又是什么?是玩具还是模型,适用年龄又是多少?

6月2日,新京报记者浏览泡泡玛特官方天猫旗舰店和小程序,随机浏览多款盲盒发现,商品页面介绍中仅有产品外观、大小、材质等信息,并重点标明“随机发货,不支持无理由退货”等。不过,商品页面详情介绍中并未说明产品执行标准、适用年龄等信息。新京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天猫旗舰店客服某款盲盒是否适合五六岁孩子玩,该客服回答称“可以”。

6月3日,新京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分别致电泡泡玛特王府井(600859,股吧)APM店和来福士店,询问盲盒的适用年龄,两家门店工作人员均回复称3岁以上都可以。当记者询问小朋友是否有使用的注意事项,一位工作人员回答说,只需要注意盲盒比较尖锐的部分,手拿时注意即可。此外,记者还表达出“材料是否环保,能否适合小朋友玩”的质疑时,工作人员则回应称,“放心吧!我们这好多小朋友都买来玩。”

然而,新京报记者在一款泡泡玛特盲盒的外观盒子上发现,盒子外包装上清晰写明了执行标准(GB/T26701-2011)和适用年龄等信息,并标注了警示语:包装内含小零件,请勿吞食,本产品仅限于15岁及以上人士。

网络渠道、线下门店的咨询和产品包装上关于适用年龄方面的内容相互矛盾。盲盒到底适用几岁的孩子玩?产品的执行标准GB/T26701-2011是否是玩具标准?销售火爆的网络渠道介绍中为何缺失如此关键的信息?关于这些疑问,新京报记者采访泡泡玛特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前,暂未回应。

适用年龄未清晰标注非个案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网售渠道的信息介绍中对适用年龄未清晰标注的现象并非个案。新京报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随机浏览的一些盲盒产品中,网页详情里多数未标明适用年龄和执行标准,包含“Rolife若来”“微盒”等知名IP和品牌。在与客服的交谈中,多数商家称没那么严格的限定年龄,3岁以上能有辨别度的孩子均可以玩。

“Toy City”“寻找独角兽”等天猫旗舰店所售的盲盒中,均在详情介绍里写明了适用年龄,其中“Toy City”中提示:“内附小零件,儿童吞下有窒息危险,切勿让3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建议15岁以上人士使用”;“寻找独角兽”中提示:“内或附小零件,儿童吞下有窒息风险,切勿让3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建议14岁以上大小朋友们使用”。但记者均未看到页面标明产品执行标准。

此外,新京报记者与多家盲盒商家客服交谈中发现,关于盲盒的执行标准,大部分客服并不清楚何为执行标准。

监管部门提示“盲盒并不等于玩具”

5月31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官微发布一则《盲盒是儿童玩具吗?》视频,揭开了盲盒和玩具之间的区别。据介绍,盲盒执行的模型标准GB/T26701-2011,即《模型产品通用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供14岁以上青少年及成人收藏、玩耍或使用的模型类产品。而玩具执行的标准是GB 6675,即《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则适用于供14岁以下儿童玩耍时使用的玩具。

“盲盒不等于玩具,国家对儿童玩具有严格的要求,由于盲盒使用的模型标准对重金属、塑化剂、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均没有作出限定。”上海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视频里建议家长们在选购盲盒时,一定要仔细查看产品执行的是否为儿童玩具标准。

此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在“六一”发布消费提示称,由于消费者购买时无法直观地辨别盲盒内产品的质量,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儿童用盲盒时,除了关注商品的品牌、价格等因素外,还应注意查看适用年龄、警示说明等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盲盒包装的特殊性,容易导致消费者和生产者“信息不对称”,加之盲盒分为普通版和隐藏版,可能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导致孩子购买和使用该类产品容易“上瘾”。在购买盲盒时家长应引导孩子结合经济能力、消费需求等量力而行,不要过分沉迷、避免成瘾。

行业滋生“不规范、抄袭”等乱象

艾媒咨询《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潮玩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据预测,到2024年潮玩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除泡泡玛特外,TOP TOY、52TOYS、十二栋文化、寻找独角兽等潮玩品牌涌现。

“我国的潮玩行业仅步入初级赛道,存在‘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设计涉嫌抄袭和山寨’等乱象。”一家潮玩企业高层孙先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面对突然爆发的市场,潮玩产业链并不成熟。“以上游生产为例,一个订单从下单到发货目前需要4个月的时间,生产好多工序都是靠人工,半自动化生产都算不上。”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龙头企业的泡泡玛特也曾一度陷入抄袭风波。2020年2月8日,泡泡玛特新品AYLA动物时装系列面市。有消费者称,该系列盲盒疑似抄袭知名娃社“DollChatueau”娃娃城堡产品。2月18日,泡泡玛特发布致歉声明,决定即刻在全渠道下架AYLA动物时装系列,并对已出售的产品进行退款和召回。

新京报记者还注意到,随着盲盒热度的升温,引发一波机票盲盒、汉服盲盒、化妆品盲盒等消费风潮,也滋生出过度营销、涉嫌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盲盒是体验‘惊喜’的一种消费行为,但关键点不是‘盲’,核心是背后的设计与IP的打造。”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委会委员赖阳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有的商家借助盲盒流行的热潮,将盲盒当做“清库存”的工具,把库存或与消费者预期不符的商品销售给消费者。倘若让乱象继续,行业只能短期得利,必然很快被消费者抛弃,被市场淘汰,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针对盲盒行业滋生的乱象,上海市消保委今年1月曾呼吁加快研究和推进盲盒市场规范的立法立规,建立和完善盲盒隐藏款投放量和抽取概率的第三方监督机制,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假冒伪劣等行为。

新京报记者 欧阳晓娟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薛京宁

(娄在霞 HN151)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