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随着5G商用的大规模部署,全球业界已开启对下一代移动通信(6G)的探索研究。昨日,IMT-2030(6G)推进组(以下简称“推进组”)正式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作为推进组的阶段性成果,内容涵盖总体愿景、八大业务应用场景、十大潜在关键技术等,并阐述了对6G 发展的一些思考。
面向2030年及未来,人类社会将进入智能化时代,社会服务均衡化、高端化,社会治理科学化、精准化,社会发展绿色化、节能化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6G在5G基础上,将从服务于人、人与物,进一步拓展到支撑智能体的高效互联,将实现由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跃迁,成为联接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纽带,将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并且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做出贡献,最终将助力人类社会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美好愿景。
呈现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发展趋势
白皮书指出,在三大因素的驱动下,未来6G业务将呈现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全新发展趋势,涵盖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全域覆盖等八大业务应用场景。
首先是沉浸化趋势,以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等为代表的潜在业务,将以人的体验为中心,从2D到3D,从音视频到多维感官,从感知沉浸到认知沟通,通过虚实交融、实时反馈,为人们带来身临其境、虚实难分的全新体验,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建立了一条沟通的桥梁。
其次是智慧化趋势,以普惠智能、通信感知、数字孪生为代表的潜在业务,将产生广泛的、具备自学习能力的新型智能终端,这些智能体和6G网络都可以通过无线信号更好地感知和监测环境,挖掘通信能力,增强用户体验。未来甚至可以实现对物理世界建模,在数字世界中实现物理世界的镜像模型,通过模拟、验证、预测和控制等方法,实现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智能交互。
第三是全域化趋势,未来通过地面蜂窝网与卫星、高空平台、无人机等空间网络融合,将构建起全球广域覆盖的空天地一体化三维立体网络。全域覆盖将为偏远地区、飞机、汽车、轮船等提供宽带接入,为全球没有地面网络覆盖的地区提供广域物联网接入,提供高精度定位,实现高精度导航、精准农业、应急救援等服务。
提出十大潜在关键技术
为满足未来6G更加丰富的业务应用以及极致的性能需求,白皮书提出了当前业界广泛关注的6G十大潜在关键技术方向,包括内生智能的新空口和新型网络架构,增强型无线空口技术、新物理维度无线传输技术、新型频谱使用技术、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等新型无线技术,分布式网络架构、算力感知网络、确定性网络、星地一体融合组网、网络内生安全等新型网络技术。上述及其他潜在关键技术在6G中的应用,将极大提升网络性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新业务、新场景需求,服务智能化社会与生活,助力“万物智联、数字孪生”6G愿景实现。
白皮书针对6G发展中的四个关键问题阐述了推进组观点。一是关于5G与6G发展关系问题,提出6G将在5G基础上由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跃迁,5G的成功商用,尤其是在垂直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为6G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关于6G频谱资源问题,提出6G将向更高频段扩展,并高效利用低中高全频谱资源。其中,低频段频谱仍将是6G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毫米波将在6G时代发挥更重要作用,而太赫兹等更高频段将重点满足特定场景的短距离大容量需求。三是关于6G智能化演进问题,提出智赋万物、智慧内生将成为6G的重要特征,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引发网络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创新。四是关于卫星等非地面通信与蜂窝网络的关系问题,提出未来的6G网络仍将以地面蜂窝网络为基础,卫星、无人机、空中平台等多种非地面通信在实现空天地一体化无缝覆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电信研究院从2019年开始就深度参与了推进组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牵头开展ITU-T国际标准“交互型沉浸式业务的需求”(H.IIS-reqts)以及“6G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等国家重点专项的研究工作,同时在积极推进5G增强技术的国际标准工作及其在5G垂直应用中的落地,为6G业务和关键技术研究打基础。中国电信研究院将秉承“守正创新,开放融合”的精神,在IMT-2030(6G)推进组的指导下,联合各界力量开展“产学研用”技术攻关,早日实现6G 关键技术突破。 综合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