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住房问题的解决之本在于增加住宅用地供给

快报
2021
06/07
20:31
亚设网
分享

在6月6日举办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增长还是有巨大潜力的,疫情伤了一部分“元气”,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做一些深层次的修复,其中的重点是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机制。

“中国经济需要花四五年的时间,阶段性地放缓增长的步伐,深度修复,健脾养胃,增强我们吸收营养的能力,增长速度还会上升。”他说。

土地出让收入划转税务可能收紧地方财政收入 解决住房问题根本在于增加住宅用地供给

李稻葵提出,中国经济长期以来赖以增长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现在这一机制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甚至于一部分的机制还有问题。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债务问题。杠杆率上升最快的不是制造业,而是各种各样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这一部分上升引发了种种问题,为了控制杠杆率,整个经济就要收紧贷款,一收紧贷款,很多民营企业家就跟着感到困难。

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李稻葵指出,一方面,地方政府长期以来收入不足,大量税收集中在中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只有6个财政上是能够自给自足的,大部分都是先交给中央,中央再返还给地方,这就使得地方政府激励不足。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举债,这是一个负激励。债务要管好,应该花两到三年的时间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大部分要转为国债,国家统一偿付这些债务,后续地方政府再发新债的话要进行管理,要求信息披露等。

近期,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通知,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在内的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由税务部门征收。此次改革从7月1日起在7个省市进行试点,并于明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李稻葵指出,此次改革是一个有益的尝试,要尽快推广实践,尽快总结,如果有问题的话要尽快纠正。

他认为,将土地出让收入划转税务部门,相当于把地方财政收入更加收紧了,地方政府会更没有积极性。而且一旦这样做,地方政府会更不愿意把土地作为住宅地产开发。现在很多地方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供给不足,因为土地被开发成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用于招商引资了。

李稻葵表示,债务应该适当集中,收入应该适当放开。住房问题的解决之本,是要把商业土地转向住宅用地,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与住宅应该配套,这样才能保证住房价格不上升,增加一个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后劲。

应关注人力资源而非人口总量 用好人力资源需要有弹性的劳动用工制度

在当天的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提出,人力资源总量而非人口总数是长期经济发展基础,中国人力资源总量到2050年前仍有望保持增长。报告建议,中国的人口国策应当转变为人力资源战略,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加关注教育和健康。

人力资源总量是指一个经济体内考虑到人口素质(包括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有能力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人口工作时间储备。在综合考虑人口结构的变化、健康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之后,中国最近20年来人力资源总量整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19年人力资源总量相较2000年提高14%。

李稻葵表示,报告的目标是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或者话语框架,把注意力从人口转向人力资源,不要焦虑于人口问题,而要关注人,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妇女、每一位丈夫,尊重生育自主权。“愿意生一个也好,不生也行,生十个,也要照样尊重她,欢迎她,保证她,创造条件,尊重大家的自主权,而不要注重数量,是一个,还是两个,还是三个。”

要用好人力资源,需要有弹性的劳动用工制度。要鼓励和尊重那些愿意参与社会劳动的人群,尊重个人意愿,是愿意到达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还是愿意提前退休,政府的责任是把制度设计好,而不是要一刀切,既不要强迫人工作,也不要强迫人不工作。

在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方面,主要从教育和健康两个方面入手。李稻葵表示,不仅要提高义务教育年限,从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变成十二年,还要关注教育的质量。报告提出,优质均衡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这将在“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的一个时期为提升我国整体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的存量发挥积极作用。在健康医疗方面,在享受环境治理带来的健康红利的同时,要致力于探索出一套能够广泛服务于大多数百姓的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及活跃的科技研发创新体系。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