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8日电 题:《王涵等:哪些因素影响了5月出口?》
作者 王涵(兴业证券(601377,股吧)首席经济学家) 贾潇君(兴业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王笑笑(兴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5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27.9%,环比基本持平,比2019年同期增长23.4%;进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51.1%,环比下降1.2%,比2019年同期增长26.4%;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至455.3亿美元。
从出口方面来看,消费类外需出现弱化迹象,影响出口同比回落。近期我们观察到海外复苏逻辑逐渐从商品转向服务,提醒关注消费品出口拉动弱化。5月出口数据主要体现以下特征:1)分产品出口同比拉动看,防疫用品拉动已连续两月为负;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拉动虽下滑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从重点商品出口同比量价拆分看,偏企业端的材料(成品油、肥料、钢材)、机电(集成电路、液晶面板)量价齐升,偏需求端的消费品(鞋靴、箱包、手机)缩量明显。3)从出口区域特征看,消费属性强的美欧出口拉动弱化,生产属性强的东亚和东盟出口拉动稳中略升。数据反映,在我们观察外需的两条线索下(一是海外疫后恢复带动生产类外需,二是海外政策刺激带动生活类外需),生产类外需依旧,消费类外需弱化,是影响出口回落的主要因素。
进口方面,大宗商品涨价影响继续强化,影响进口继续冲高。5月,进口同比在前期高位基础上继续上冲,大宗商品涨价是主要影响。从细分商品进口看,5月,虽然原油、铁矿砂及其精矿、煤炭进口数量同比为负,但原油、铁矿等涨价明显的大宗商品进口金额同比涨幅已经超过100%。数据反映,海外大宗商品高位涨价趋势持续对中国进口的影响继续显性化。
展望未来,消费类外需或将继续弱化,全球产业链恢复对生产类外需有基础支撑。从消费类外需看,当前发达经济体复苏主线开始从商品向服务切换,一方面美国刺激支票发放告一段落,另一方面在前期刺激时期美国消费品需求或部分透支,预计后续消费类外需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或将继续弱化。从生产类外需看,一是韩国5月出口继续冲高;二是中国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依旧处于高位;三是中国对东亚和东盟出口稳中有升,这些现象均反映当前全球产业链恢复共振逻辑。较长时期来看,随着海外疫情形势缓解,全球产业链将持续恢复,后续虽然消费类外需会经历冲高后的下行,但生产类外需对中国出口仍有基础性支撑。(中新经纬APP)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