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18日电 题:《张燕生:数字赋能,让新型消费和智慧流通更有效率》
作者 张燕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消费互联网在中国已蓬勃发展二十年了,综合物流革命在中国也快速成长三十年了。回顾历史,聚焦现在,展望未来,可以看到,中国数字赋能新型消费和智慧物流的发展,是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世界同步启程开局、蓬勃发展的过程。
首先,消费互联网大发展是把握住“天时”机遇的结果。在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历了IT革命、IT泡沫、IT泡沫破灭的全过程。中国新兴互联网行业企业抓住中国消费浪潮从吃穿到住行,再到服务的发展机遇,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和IT科技革命的机遇,抓住2001年美国战略重点从中美贸易摩擦转向反恐的机遇,逆势而上,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发展。现今中国几大互联网公司的创业者都非常年轻,非常执着,他们很敏锐地察觉、捕捉到机会,并很果断地出手推动创业创新,牢牢把握住经济全球化、新技术和新产业变革、中美合作的发展机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业绩。
其次,消费互联网大发展是把握住“地利”机遇的结果。一是互联网行业企业很好地利用了中国大市场、多样性的发展优势而快速成长。加入世贸组织后的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年均增长10.7%。在这10年,按汇率计算,美国GDP增量为四万多亿美元,中国为六万多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增量达到八万多亿美元。二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企业很好地把握住消费转型升级的机遇。中国的消费升级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消费需求主要是吃饱穿暖,主要带动了轻工业、纺织工业的发展。第二阶段的消费需求开始解决住和行问题,老百姓(603883,股吧)开始买车、买房、买手机,带动了中国重化工业、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第三阶段时,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需要已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买车买房,注重品质消费和服务。
进入第三阶段以后,中国经济呈现几个新特点。消费开始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明显进入快车道;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明显开始加快。由此带动动能转换、结构转换、模式转换,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开始引领新潮流,出现了一大批勇往直前、影响巨大的互联网企业。
以京东为例,京东的成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把握住了消费升级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综合物流革命和供应链管理机遇。加之新一代企业家精神不再满足低成本、低价格、大规模生产的汗水驱动增长方式,开始追求商业模式创新、管理组织创新、要素组合方式创新,发展出几乎与世界潮流同步,具有中国特色,新一代企业家主导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组成的新经济结构。从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数字赋能消费是第一个风口,智能流通是第二个风口,数字赋能消费形成了新型消费形态,数字赋能物流形成了智能综合物流体系。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改变了消费和流通业态,形成了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和商业模式变革的新格局,京东就是这个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家优秀的企业。
再次,消费互联网大发展是把握“人和”机遇的结果。人和万事兴,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发挥了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人和作用。IT革命的发展最早是大幅降低通信和运输成本,带来了综合物流革命和供应链管理,促进买全国卖全国、买世界卖世界的新模式。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形成国际工序分工体系和大三角国际分工格局,使一个产品可以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完成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物流革命在生产端,就相当于把物流从过去的产前、产中、产后生产链中的一部分独立出来,成为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智能化物流新业态,实际上就会把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打通。综合物流效率和供应链管理结合到一起,可以做到零库存,及时供货。物流革命在消费端,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打通,形成多式联运、快捷直达、端端联通,可以很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消费者体验。公开资料显示,京东自营商品500万 SKU(商品数),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1.2天,这是一个世界级水平的数字。以全球零售业以运营效率著称的Costco为参照物,其库存周转天数也在30天左右。不同的是,Costco 只管理几千个SKU。
当前,新科技革命很大程度是AI、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融合革命,而不是像上次那样更多是传统生产或传统贸易形态的变化。而且,大数据、云计算和工业物联网,能真正使供应链开始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使供应链越来越短,越来越有弹性和韧性,越来越能满足小批量定制化和小众需求痛点,也能带来更好的供应链收益。也让涉及供应链产业链的方方面面以消费者为中心,越来越方便、快捷、高效、直达、安全。
现在,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电商和跨境电商,利用自身网络购物节(比如正在进行的京东618)的影响力,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舞台。电商推动万物互联、无缝对接,使消费和流通变得更加有效率。它的算法、智能化管理、规范流程等等,越来越现代,越来越高效,越来越智能,流通成本变得越来越低。这其实是将数字赋能体现在了方方面面。
不过,我认为下一步这种商业模式将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转型。一是如何满足新生代个性化、多样性、更讲究主观体验的新需求;二是如何使数字赋能进入生产端、供给侧,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三是如何在全球化收缩、贸易投资减速、供应链重塑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消费互联网和智能物流出海。因此,相关企业仍需要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去满足新生代对新技术、新业态的需求。(中新经纬APP)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