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企业促就业,截至5月底,北京市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6%,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续订率达92.1%,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低于5%的年度预期目标。对于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北京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
新京报讯 昨日,在北京市2021年就业创业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贺锐介绍,今年1月到5月,就业参保人数稳步增加,5月底达到1089.4万人,同比增加25.8万人。
据北京市人社局介绍,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保障,北京做到进一步简化就业报到手续,组织开展专场招聘219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30余万个,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同时,针对北京市登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初次进京的随军家属、毕业离校两年内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等给予3-5年社会保险补贴。
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岗位20万个
北京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延续实施失业保险返还、以工代训扩围等政策,即在工作岗位上以实际操作的方式接受培训,进一步促进减负稳岗,扩大就业。截至5月底,累计补贴资金27.92亿元,惠及109.7万人次。
稳定了就业岗位,全市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6%,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续订率达92.1%。就业形势整体稳中向好,城镇调查失业率实现持续低于5%的年度预期目标。
同时,为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行动计划,充分集聚首都创业创新资源优势,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强化创业扶持政策,扩大创业担保贷款人群覆盖范围;打破户籍限制,实现在京创业人员同城同待遇。
北京市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创业培训、融资支持、孵化基地、成果转化等全链条创业服务。建设500余家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有力支撑了国际科创中心和“两区”建设。打造“创业北京”品牌,开展创业创新大赛。特设乡村振兴专项赛,引领涉农创业项目创新发展。今年,北京市将实现新增创业单位4万家,创业带动就业岗位20万个。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明显增多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24.5万人,人社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各高校积极推进。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保障,做到了进一步简化就业报到手续,组织开展专场招聘219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30余万个,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据贺锐介绍,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明显增多,今年计划招聘乡村振兴协理员508人,报考人数达2357人,同比增长83.5%。
对于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北京也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通过支持企业吸纳、增加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举措,1-5月已帮扶6.8万人实现就业。在农村劳动力方面,1-5月,已有1.6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完成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3万人转移就业指标的55%。
人力资源服务业纳入市高精尖产业
据贺锐介绍,目前北京地区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612家,从业人员51465人。1-5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网络发布求职招聘信息8900万条,为635万人次提供求职、培训、测评、招聘等人力资源服务。
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市场处处长高永辉介绍,北京已将人力资源服务业纳入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登记指导目录。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审批材料由15项简化为2项,工作日4个小时内办结。
据高永辉介绍,建设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通州园区为例,已入驻机构50家,1-5月服务用人单位0.8万家,服务劳动者31.6万人。在引才方面,北京也引导猎头机构为北京市用人单位寻访急需紧缺人才。
同时,对于人力资源市场,北京还提出规范保护的发展要求,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公开的自主选择权和同意知情权,营造更安全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让求职者放心、安心。
看点1
北京出台多项就业保障举措帮助大学生就业
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赵琳介绍,北京做好毕业生就业保障工作,要坚持“四个支持一个强化”,即支持企业吸纳,支持灵活就业,支持自主创业,支持就业见习和强化就业服务。
对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参保的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内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将给予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对于离校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是灵活就业的,可以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最长可按标准享受3年。
对于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原则上取消反担保。
据赵琳介绍,目前,全市有365家见习单位提供了5700余个见习岗位,从以往的情况看,见习的留用率达到50%以上。
在强化就业服务方面,北京一方面,确保就业服务活动不断线;另一方面,将面向困难毕业生实施更为精准的就业帮扶。
看点2
零就业家庭成员等群体给予3-5年社会保险补贴
北京灵活就业的政策也有实招。
对于灵活就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处长张文江介绍,北京在就业认定上“宽”,只要在北京市通过付出劳动取得合法收入的,就可以认定为灵活就业。在就业服务上“广”,全市公共服务涵盖了北京市和外埠在京的灵活就业人员,为其提供无差别的精细化服务。
同时,北京市还给予了多个重点群体社保补贴,对北京市登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初次进京的随军家属、毕业离校两年内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等多个就业重点群体给予3-5年社会保险补贴。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65.8万人,其中享受社保补贴28.9万人,农村劳动力灵活就业1万人,高校毕业生申请灵活就业超过400人,对于稳定首都就业大局发挥重要作用。
看点3
完善终身职业培训制度 全市高技能人才112.3万
北京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全职业生涯、全过程衔接的终身职业培训制度;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和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据介绍,目前全市技能人才363.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2.3万人。
按照北京市培训制度的设计,北京让数字化技能助力技能培训,推动构建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新内容的“四新”数字技能培训体系。在培训领域中,支持企业以训兴业,开展岗前适应性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以工代训等培训方式。
在培训课程内容上,打造灵活多样的培训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课时衔接、直播点播课程互动、知识技能跨界学习;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等新职业培训内容,增设互联网营销、网约配送、媒体运营等新业态培训课程。今年以来,全市共培训82万余人次,惠及企业2万余家。
去年以来,为积极应对疫情对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影响,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施行以训兴业培训补贴政策,支持北京市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等单位开展技能提升培训。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王小兵介绍,以训兴业政策呈现“拓、放、融、新”四个特点。其中,“新”是指创新技术监管服务模式,在去年“互联网+技能提升培训”政策基础上,形成“制度+技术”的监管服务机制。
新京报记者 吴为 实习生 崔莞婷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