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财政“十四五”规划出炉 民生支出继续保持在八成以上

快报
2021
06/29
22:31
亚设网
分享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吕银玲)6月29日,记者从北京市财政局获悉,北京市近日制定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将不断增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八成以上,增强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形成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格局,补齐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短板,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强化保基本兜底线职能。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达35227.1亿元,是“十二五”时期(21366.6亿元)的1.65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速4.4%。从支出结构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速由正转负,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均在80%以上,“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实现了“三公”经费支出占比不高于“十二五”时期的目标。

今年1月,北京市财政局也曾表示,2021年对民生事项,北京市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点予以保障。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领域的比例将继续保持在八成以上,主要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居住环境改善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北京财政“十四五”规划出炉 民生支出继续保持在八成以上

从《规划》中可以看到,在“十四五”目标中,民生领域延续了“保持在八成以上”的投入力度。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预期财政收入比较稳定,多元化收入来源逐渐构建,整体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可以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实力。

“北京财政制度规划里确定了几个核心点,一个是以人为本,将民生作为非常重要的核心关键,占据了财政支出的主要位置。另一个是着力推动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实际上,多元力量进行公共服务非常有助于北京公共服务水平的体现。此外,还形成了明确的兜底机制,更加有效地推动了财政的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江瀚表示。

具体来看,“十四五”时期,北京财政投入方向主要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教育、住房、交通、污染治理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

在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将落实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健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资金保障机制。支持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和防控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构建完善医防融合机制,支持负压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P3实验室建设,确保2022年全市负压病房增至700间(负压重症监护病房不少于150间)。

在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将切实履行民生保障职责,加大低保特困群体保障力度,科学制定救助标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用好失业保险基金,大力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统一城乡失业保险政策,建立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鼓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此外,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确保2025年全市建成并运营280家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1200 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加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力度,推进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和军人公墓建设,推动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服务保障体系高效运行。

此外,在支持住房保障工作方面,以“保民生、稳调控”为中心,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租赁房源供给。通过对中低收入家庭发放市场租房补贴,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租赁消费能力,保障基本住房需求。此外,通过市、区财政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给予定额补助,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做到这些,要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创新,在推动财政导向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制度安排,通过合适的顶层设计,推动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让北京的财政力量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江瀚说。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