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逆袭,安踏、李宁「猛增长」

快报
2021
06/30
06:31
亚设网
分享

国货逆袭,安踏、李宁「猛增长」

运动鞋服品牌,国货品牌PK国外大牌有戏吗?

目前安踏、李宁们与国外品牌在国内销售情况形成典型对比,以往国外品牌称霸的局势已经转变。

我们从今年618的数据就能看出,618期间,中国李宁、安踏、特步销售都保持了较高增长,而海外品牌Adidas、Nike、Puma则分别同比下降32%、26%、14%。

6月17日,安踏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指出,上半年净利润至少为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55%。同样,6月25日,李宁发布公告称,预期今年上半年净利不少于18亿元,较去年同期6.83亿元增长超163%。

无论从业绩表现还是增长势头来看,国货品牌乘风而起,正全面展开与海外品牌的角逐。当然,这背后还要靠“硬功夫”。

1

安踏、李宁们业绩爆表

6月17日,安踏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预告指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至少为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55%。归母净利润(不考虑Amer合营公司影响)同比增长不少于65%,归母净利润(考虑Amer合营公司影响)同比增长不少于110%。

安踏在最近10年的快速发展,是国货走向国际的一定个典型代表。

安踏采取了收购的手段进军高端市场。在近年带领安踏逐步跨出行业寒冬并扩大自身发展的,正是其“多品牌战略”。安踏2009年收购FILA、2015年收购SPRANDI、2016年与DESCENTE签订合作战略,2017年纳入KOLON SPORT,2019收购亚玛芬体育……这一系列的收购事件,标志着安踏进军高端市场的野心。

特别是对FILA的收购,2020年FILA品牌取得的收益超过了安踏品牌。

国货逆袭,安踏、李宁「猛增长」

到2020年全年,安踏集团营收同比上升4.7%达到355.1亿元,占据国产运动品牌头名。安踏2020年的净利润为51.62亿元,超过了阿迪达斯的4.2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3.15亿元)的净利润,这也是安踏净利润首次超过阿迪达斯。

而今年的618期间,业绩表现也不错。安踏集团电商累计成交超20亿元,同比增长超60%。来自天猫平台的数据显示,安踏旗下多个品牌在大促中均高于行业增速。其中,安踏品牌位列运动鞋服类目第三,国内第一;FILA品牌位列运动鞋服类目第四,FILA运动服抢占第一;迪桑特品牌在运动鞋服类目中较去年上升四名;此外,可隆体育、始祖鸟、萨洛蒙等品牌均进入户外鞋服类目前十,潜力巨大。

同时,市值方面也表现突出,截止发稿,安踏市值已经达到5081亿港元。直逼阿迪,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运动鞋服品牌。

另一厢再看李宁。

根据李宁发布中期业绩公告显示,预期今年上半年实现纯利不少于人民币18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6.83亿元,大超市场预期。李宁表示,业绩改善主要是由于收入增长超过60%以及经营利润率持续改善。

实际上,李宁的复苏之路从2015年开始,我们拉时间线来看是这样的,李宁于2015年复苏,销售和订单双位数高增长。2017年李宁集团收入达到88.74亿元人民币。2018年,成为出海中国品牌中最受欢迎前20名。营收破100亿。在2020年,李宁的营业收入为144.57亿元。

李宁近两月亦实现强劲的销售增长。4月GMV较2020年增长120%,5月GMV较2020年增长50%。截止发稿,李宁目前的市值是2374.15亿港元。

国货逆袭,安踏、李宁「猛增长」

国货逆袭,安踏、李宁「猛增长」

不仅如此,国内其他的运动鞋服品牌特步、361、匹克等都有较好增长,资本市场也一片看好。而这背后的真正力量,还是国货新消费的崛起。

2

国货消费+运动鞋服品牌

国货正在成为90后、95后、00后消费的首选,TA们也是国货消费的中流砥柱。

根据百度与人民网(603000,股吧)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国潮搜索大数据报告》,国潮在过去十年里的关注度上涨了528%,2021年国货品牌关注度达到洋货品牌的3倍。国潮相关内容,74.4%的关注用户来自90后与00后。

「零售商业评论」观察到,在运动鞋服品牌的消费中,国货品牌的在年轻消费群中认可度越来越高。我们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都可以找到大量关于国货品牌抢购的事件。

以安踏为例。比如近期王一博代言安踏,此次代言的产品从相关数据来看,超过十万人在线抢购抢购安踏产品,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卖出近6000万元的销售额,转化率也高达7%。

国货逆袭,安踏、李宁「猛增长」

实际上,安踏很早就将战略重心瞄准年轻人。有数据显示,在安踏的消费人群中,超过60%的消费者是酷爱运动、追逐个性、喜欢表达自我的年轻人,特别是在安踏天猫店的粉丝里,95后的年轻人占比更是高达75%以上。

我们看到,一方面是年轻化的国货消费市场的崛起,另一面更是国货企业安踏李宁等在数字化、全渠道、国际化等方面战略落子的准确。

3

逆袭之道

我们认为,安踏李宁等快速逆袭国外大牌,也得益于它们对市场转型的趋势洞察,并率先谋局。

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布局,找到业务的新增长点。未来线上业务占比或许能达到50%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消费者获取运动鞋服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在线上,其中,47.7%消费者会选择在品牌官网获取信息,39.4%消费者表示会在社交平台获取信息。而在购买渠道方面,线下实体店和综合电商平台是最受欢迎的两种购买方式。

国货逆袭,安踏、李宁「猛增长」

安踏方面。按照2020年财报数据,电商也成了新引擎。集团电商业务同比增长超过50%,收益在2020年突破了人民币90亿元。

在线下门店渠道方面,安踏主品牌(包括儿童店)在2020年关掉594家门店至9922家,FILA门店则新开55家店至1951家,迪桑特DESCENTE则新开39家店至175家。安踏预计,2021年底安踏主品牌门店目标减少到9800-9900家,FILA门店则增加至2050-2150家,DESCENTE增加至210-220家门店。

线上增速迅猛。报告期内,安踏品牌线上业务占比超过20%,增速超过30%。同时2021年安踏表示会继续在‘全覆盖’上投入,线上线下两大引擎同时推动。线上业务,目标是在未来5年线上业务的占比达到整体业务的40%。

李宁同样在加大全渠道的布局,截至2020年12月31日,李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点数量(不包括李宁YOUNG)共计5912个,电商渠道成为李宁新的增长点,收入占比逐渐提高。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李宁的线上收入从6.1亿元提升至40.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6.0%,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也由8.6%提升至28.0%。

2021年一季度,李宁线下渠道取得80%-90%增长,零售渠道实现90%-100%增长,批发渠道实现80%-90%增长;电商渠道录得约100%增长。

数字化是第二把尖刀。只有数字化全面改造企业基因,才能从根本上转型企业,我们也理解为企业“再造”。

安踏于2020年三季度启动DTC数字化转型计划。DTC战略提出的目的是要以消费者大数据驱动商品运营,逐步实现商品全价值链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进阶,提升商品效率,以平台化的方式,打造一个覆盖全集团、多品牌、全价值链、线上线下打通并且能够支持国际化业务的技术中台。

安踏还斥资约20亿元,直接收购11家经销商,此举涉及安踏主品牌合计约3500家,占到安踏总门店数的35%。公司计划约60%门店由安踏集团直营管理,40%由加盟商按照安踏运营标准管理。

丁世忠此前表示,安踏品牌DTC转型,核心就是要直面消费者,打通“人、货、场”,更好地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这一年,我们抓住机遇推进数字化转型,明确定义2025年双千亿的目标。数字化转型让我们未来DTC业务的占比提升至70%。

从国内-国际,国货品牌到国际品牌需要从运动科技、中国文化、世界潮流等多方面的强渗透。

比如李宁的设计团队表示,他们的设计初衷是:中国文化+运动视角+潮流眼界。这群设计界的弄潮儿在掀起这场“国潮热”的同时,也为行业内的其他品牌、设计师带来了一定的思考。

近年其在设计上不断有新动作,如李宁与故宫藏宝圣地宝蕴楼联手打造卫衣、羽绒服、马甲等文创商品。以三十而立·丝路探行为主题的李宁品牌三十周年主题派对在敦煌惊艳上演。与全球创意工作室LINE FRIENDS开展跨界合作等等。可以说现在的李宁非常潮,也吸引了非常多的年轻粉丝。

再如安踏的科技产品。安踏集团每年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销售成本的5%,2020年安踏研发活动成本高达8.71亿元,同比增长10.4%。目前累计申请国家专利超1800项,科技产品占比达80%以上。

在2020年财报展望中,安踏把2020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视为“大众、专业、新国货”这一业绩增长曲线的重中之重。

国货逆袭,安踏、李宁「猛增长」

那么接下来的3-5年还会形成快变。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数字化会是企业的重心。首先还是基于消费趋势的出发点来考虑,未来是C2B、C2M模式为主导,那么一定要求企业对消费者的反馈做到快速决策、快速响应等,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而这背后需要企业进行长期主义的投入,并不断迭代精进。

比如以“人的数字化”为核心。倒推企业整体的价值链体系如何转型。未来甚至可以实现个性化的精准定制。

长效价值。长期主义的投入,是让企业思考未来的长效价值。比如建立领先的数字化体验店场景,短期来看成本高,而且收益不大。但长效看竞争力就在每一个数字化的“点”上面。

效率革命。数字化带来的效率,最终体现还是在“人”这环节。前端如何快速精准找人,快速配送体验,快速反馈信息,后端如何快速决策,快速生产匹配,快速创新等。

数字化也或许会是国货品牌PK国外品牌的一个超车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零售商业评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