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纵深横阔”:由一辆网约车筑起的出行生态

快报
2021
07/02
16:33
亚设网
分享

滴滴“纵深横阔”:由一辆网约车筑起的出行生态

6月30日晚间,出行龙头企业滴滴终于登陆美股。滴滴从最初网约出租车起家,推出快车、专车等不断丰富网约车服务品类;布局顺风车、共享单车等完善长短途出行;入局代驾、跑腿、货运等不断拓展业务广度;试水加油、充电、养车等挖掘汽车服务潜力;进军社区电商、外卖、智能汽车制造等拓展发展想象空间。九年间,滴滴完成了一站式平台的蜕变。

对于上述众多业务背后的商业生态,滴滴在招股书中归纳为“四个核心战略板块”,“三大业务”以及“双飞轮”。其中,被滴滴定义为构建出行未来的“四个核心战略板块”分别是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以及自动驾驶。而“三大业务”代表了滴滴的收入构成,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商业生态也赋予了滴滴强大生命力。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全球15个国家4000多个城市开展业务,平台全球年活跃用户达到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滴滴全球平均日交易量为4100万单,全平台总交易额为3410亿元。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3年为司机创造6000亿元收入。

面对如此,外界对滴滴的估值也相当关注,2017年的估值集中在500亿美元-600亿美元。2018年顺风车安全事件前的估值在700亿美元-8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自递交招股书以来,滴滴已获得10倍超额认购,可见市场的热度。上市首日,滴滴市值一度破800亿美元,收盘时达680亿美元。放眼未来,无论从业务的纵深,还是市场的横阔,滴滴前景估值仍有想象空间。

滴滴“纵深横阔”:由一辆网约车筑起的出行生态

纵深:完善出行生态

“2012年北京的那个冬夜,下着鹅毛大雪,我的外套根本挡不住寒风。我和好多人一起站在长长的队伍里等出租车,浑身冻透,瑟瑟发抖,大家都越来越焦虑。”一次再平常不过的出行经历,却成为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创业的缘起。

当时,移动互联网正在兴起,手机打车应用出现在国内市场,滴滴打车等企业也顺势而生。之后几年里,网约出行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经过网约车大战,滴滴2015年2月与快的合并、2016年6月与优步中国合并,逐渐成为了涵盖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如果我们都能随时随地找到方便、舒适、价格实惠的出行方式,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放心地出发,生活一定能变得更美好。这是我们的初心,但我们并未就此止步。在创业的头五年,我们建立了一个平台,为消费者连接起各种交通服务。”程维、柳青在《创始人信》中提到。

从2012年创立以来,滴滴出行从最初网约出租车起家,不断挖掘业务深度,丰富网约车服务品类,推出快车、优享、专车、豪华车;为覆盖更多消费人群,上线青菜拼车、花小猪、租车等业务。完善长短途出行,滴滴布局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公交等类别。

出行生态不断完善,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镇开展业务。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其中,自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2021年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拥有1.56亿月活用户,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2500万次。

早在2018年,滴滴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滴滴2018年-2020年的总营收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和1417亿元;今年一季度的营收为422亿元。其中,2020年滴滴三大业务——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是1336亿元、23亿元和58亿元。

中国出行业务和国际化业务的平台收入从2018年的18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42亿元,并进一步增长到2020年的3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的平台收入中,93.4%来自于中国,6.6%来自于国际。

在盈利表现上,中国出行业务2019年实现调整的息税前利润38.4亿元,2020年为39.6亿元,2021年一季度为36.2亿元。此外,2020年中国网约车业务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3.1%。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3年为司机创造6000亿元收入。

横阔:拓展业务广度

“我们还持续推出与自身技术、市场发展技能相匹配的新服务,包括同城货运、社区团购和外卖等。这些服务可以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轻松、美好。虽然这些业务目前规模较小,但我们正在创建一个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平台。”程维、柳青在《创始人信》中提到。

近年来,滴滴出行不断拓展业务广度,入局代驾、跑腿、货运等领域;完善出行生态,挖掘汽车服务潜力,试水加油、充电、养车、金融、保险等领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滴滴进军社区团购、外卖、智能汽车制造等行业。

招股书显示,2021年一季度,滴滴货运业务估值达到28亿美元,滴滴持股为57.6%。2021年3月底,滴滴分拆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橙心优选的最新估值为18亿美元,滴滴持有橙心优选总股本的32.8%。

此外,能源业务也是一个重要赛道。今年4月,滴滴出行旗下小桔加油正式更名“滴滴加油”。早在五年前,为适应汽车行业共享化、智能化、电动化趋势,滴滴便开始布局能源业务。2016年2月,滴滴宣布成立小桔加油;2018年1月,滴滴成立小桔充电。

2019年结束观察和试水,正式宣告合并成立小桔能源事业部。小桔能源定位能源零售平台,覆盖加油、充电、加气、光伏、储能多种能源品类,为车主提供一站式数字化用能服务。

小桔加油更名的背后,能源行业是“互联网+”的最后一个赛道,在汽车智能化、新能源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能源”市场空间快速打开。随着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汽车行业也将成为重点行业。

滴滴布局能源一方面是业务需求,另一方面行业充满机会。滴滴生态内有3000万司机和1亿有车乘客,是自带的天然流量池,而且这部分司机是运营司机,留存率和使用频次相对更高。并且滴滴生态内,网约车司机拉新成本低。

业内人士认为,能源行业是“互联网+”的最后一个赛道,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以及汽车智能化、新能源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能源”领域拥有万亿级别市场。滴滴布局两大万亿市场,为后续发展注入更大想象空间。

前景:海外市场与自动驾驶

“我们渴望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科技公司。尽管我们起步于国内,但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我们相信这些经验和我们正在建立的模式是可以普遍适用的:拉丁美洲各地的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安全问题;俄罗斯用户也希望有更实惠的出行选择;而在南非,司机希望与尊重他们并帮助他们赚取更多收入的平台合作。”程维、柳青在《创始人信》中提到。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三年中,滴滴在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已经在非洲、亚太、欧洲和拉丁美洲雇用了数千名本地员工,并且专门为国际化业务配备了数百名工程师。通过利用滴滴的专业知识,结合各地市场的独特需求,滴滴帮助6000万海外用户改善生活质量,帮助数百万司机获得更好的收入以支持家庭开支。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滴滴在全球共15914名全职员工,其中研发员工7110名,研发员工占比44.7%。滴滴对于研发投入毫不吝啬。招股书显示,滴滴拥有500多名成员的自动驾驶车队开发4级自动驾驶技术和操作系统。拥有100多辆自动驾驶汽车组成的车队。

对于此次募资的用途,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由于运营成本和燃料成本较低,电动汽车可以为驾驶者带来更高的收益,同时降低驾驶者的成本。这一策略的收益在中国已经被验证。我们已经在我们的第一辆车D1上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引入更多类似D1的车辆用于共享交通,我们也将在我们的国家和城市努力实现碳中和的同时,为显著减少碳排放做出贡献。自动驾驶技术还会让出行更便捷,性价比进一步提升,以及迄今为止我们可见的最显著的交通安全改善。”程维、柳青在《创始人信》中提到。

滴滴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投入了巨大资金。招股书显示,滴滴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亿元、53亿元、63亿元,19亿元。专为共享出行打造的电动汽车D1,开发自动驾驶硬件、软件、基础设施和数据解决方案,预计将继续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能力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大量费用。

对于未来,程维与柳青仍心系滴滴。招股书显示,IPO之前,滴滴创始人、CEO程维持股7%,联合创始人、总裁柳青持股1.7%。根据中概股常规的同股不同权的安排,程维柳青合计拥有超过48%的投票权,包括程维柳青在内的滴滴管理层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此外,最大股东软银委派的董事会成员KentaroMatsui将在滴滴上市时辞任董事,这意味着软银将退出滴滴董事会。

“在过去的九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起起落落。我们应对了激烈的竞争、经历了严重的安全挑战和长时间的疫情影响。但通过这些挑战,我们一起学习和成长,建立了一个聪慧、有韧性、多元和真诚的团队。最重要的是,这支团队坚定地投身于实现未来出行的愿景。我们的努力让出行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这坚定的信念不断鼓舞着我们。”程维、柳青在《创始人信》中提到。

新京报记者 刘畅校对 危卓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