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近日,各地区各部门掀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郑重宣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决心,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我们的未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尤其是数字经济,近年来发展势头可谓日新月异。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字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6.6%。到去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为建设数字中国提供了有力支撑。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未来如何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未来如何破局数字领域的“卡脖子”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
余晓晖坦言,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预计“十四五”期间,5G、云计算等数字产业将带动超过60万亿元的经济产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成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NBD: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有人认为未来的增长出路主要在于技术革命。您认为数字经济能否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余晓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了4.3%,人类经历了史上罕见的多重危机。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具有增长迅速、创新活跃、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显著特点。中国信通院测算的全球47个主要经济体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同比增长5.4%,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1个百分点。
一方面,以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先导性、战略性、基础性力量,也是全球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更重要的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等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通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量。预计“十四五”期间,5G、云计算等数字产业将带动超过60万亿元的经济产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实体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带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此次疫情充分显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弹性和企业韧性的重大作用,进一步推进了各国数字化转型的共识,如欧盟计划2030年其75%以上企业要使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90%以上中小企业要达到数字强度基本水平。虽然疫情本身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无疑全球数字化转型进程将大大加速。
系统性数字化转型僵局有待打破
NBD: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IT基础、信息化程度仍十分有限,数字化转型升级缓慢。您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缓慢的根源是什么?相应地,政府可以采取哪些举措助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
余晓晖:从内部看,中小企业囿于自身改造升级资金不足、数字化转型人才欠缺、生产设备数字化基础薄弱以及对转型路径模式、转型效益回报等认知模糊,覆盖中小企业全流程、全业务的系统性数字化转型僵局尚未打破。
从外部看,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平台供需匹配的纵深程度有限以及高端高性能工业APP的开发尚不能满足产业需要,导致中小企业整体设备联网率偏低、数字化工具应用不精。开源开放的数字化共性服务设施、公共服务机构缺乏,中小企业面临较高的数字化转型门槛和较难的数字化赋能资源获取。
同时,适合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集成商缺乏,各类数字化产品的普惠性、实操性、创新性、针对性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相关部门一是夯实转型基础。加强“5G+工业互联网”企业级内外网改造,扩大复用率高的基础性软件、可适性强的工业APP以及行业性解决方案的应用覆盖范围。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工业设备联网、业务云端迁移以及机器换人等,推动中小企业向敏捷型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变。
二是服务精准触达。支持一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布局搭建中小企业数字化创新示范园、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及虚拟集合体。鼓励地方常态化组织数字化赋能的宣贯培训、数字化服务的对接咨询以及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把脉巡诊。引导服务商面向行业实际需求和中小企业业务痛点开发“轻应用”“微服务”。
三是加强树标立范。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中小企业持续加大数字化投入,打造数字化赋能标杆中小企业。面向重点行业、特定场景编制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构建数字化赋能实践案例方案库,为广大中小企业转变发展理念、规划转型路径提供必要的借鉴参考和模式指引。
强化区域合作推进“东数西算”试点
NBD:区域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使得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字鸿沟”。“十四五”期间或者未来更长时间,我们怎么去弥补这个“数字鸿沟”?
余晓晖:整体看,我国区域数字经济高中低梯度分布,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有所扩大。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72倍多,而同期GDP规模差距仅为37倍。弥合数字鸿沟成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此,有三方面建议:首先是继续完善普遍服务,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行业努力下,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区域“数字鸿沟”大大缩小,2020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00Mbps及以上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占比分别为88.9%、90.8%和90.3%,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均超过99%。未来,可全面推进5G和光纤双千兆网络普及,深度优化云计算、数据中心中东西部布局,继续深入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夯实数字经济的信息基础设施。
其次,要依托地区优势,探索特色数字经济发展之路。数字经济发展模式、路径各异,如,北京依托创新优势打造数字经济高地,重庆依托产业优势布局车联网,贵州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大数据产业。未来,各地可结合区位、产业、资源禀赋等特色,通过引进技术人才、承接产业转移等方式大胆探索,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
另外,还要强化区域合作,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合作是实现协调发展的有益尝试。如,西部地区可充分发挥本地能源和算力优势,以“结对子”方式联合东部地区推进国家“东数西算”区域试点。可进一步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合作互助机制,共享数字红利。
鼓励相关企业提升国产芯片应用
NBD:制造业数字化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但其背后的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等经过多年发展,仍严重依赖国外。您认为这种现状应如何破局?
余晓晖:一方面,集成电路芯片被誉为国家的“工业粮食”,对我国工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近20%,远超全球同期3%~5%的发展增速。但我国集成电路仍存在诸多短板弱项,高端处理器芯片、高端存储、射频器件等产品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先进工艺、高端设备及材料等方面的差距依然较大。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首先要强化产业链协同。加大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核心芯片、通信器件突破力度,鼓励下游整机、应用相关企业逐步提升国产芯片应用比例,形成“以用促研、研用结合”的良性发展机制。
其次,要加大核心技术创新。依托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高效利用资本、技术与人才资源,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融合,进一步加强半导体基础材料、制造工艺、高端设备、EDA软件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同时,还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落实好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引导产业优化布局。继续推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开放合作,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为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创造更好条件。
另一方面,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从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运维等各方面定义制造。工业软件破局将会是场长时间的“攻坚战”,可从几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坚持体系化协同攻关,以应用牵引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升级。同时,要发挥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新兴领域的优势,以长补短。
二是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注重工业知识的积累沉淀,加快相关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以标准制定、适配验证等方式促进相关产品间的集成互通。
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创新活跃、协同开放、资源集聚的工业软件产业生态,从财税、投融资、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为工业软件企业培育做强“保驾护航”。
以安全创新促数字经济良性生态
NBD: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但数据在创造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数据的安全与隐私。如何破解发展数字经济与保护数据安全之间的矛盾?
余晓晖: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和重要战略资源,是创造价值的核心资产。但同时,数据与各类风险要素的接触面逐步扩大,数据开发利用的安全风险不断增加,间接导致数据非法采集、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等现象长期存在。
因此,首先在整体把控上,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明确数据开发利用、开放共享的基本安全原则。通过促进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形成以安全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
其次,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制度,以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开展数据活动。明确数据分类分级的相关标准,健全完善适应于各行业各领域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管理规则,聚焦数字经济全周期运行中的数据行为,构建以“与数据相关行为”为标准的企业数据分类方法,为数据活动安全发展提供指引。
此外,在新业态新模式进入市场时,明确数据安全基线要求,健全新型数据应用场景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规范,建立新型场景下数据安全风险动态评估评测机制,从数据的生命周期出发确保数据在各个运行环节的安全性,形成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安全保护的数字经济良性生态。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