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8日电 (魏薇)8日,第274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消保局局长郭武平、打非局副局长胡美军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对实体经济减费让利、非法集资新形态、推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增量、提质”等问题一一回应。
目前存在多个市场主体多头收费问题
近年来,政府一再强调要切实为企业减负,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如何对实体经济做到减费让利?郭武平指出,近年来银保监会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减费让利力度,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力度更大,还有去年加大抗击新冠疫情、银行业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等,去年银行业减费让利3600亿元,比2019年增长40%。
郭武平介绍,去年银保监会联合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 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的通知》,推动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
在监督检查方面,2019年以来,银保监会系统地开展了三次银行业检查,包括涉企收费、清理银行乱收费、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收费。在检查发现问题之后,银行业主动退费24亿元。同时,通过公开曝光加强市场约束,银保监会陆续公布了两批典型案例,第一批是5家银行、6个案例,第二批是5家机构。
郭武平强调,目前存在多个市场主体多头收费的问题,“大型互联网平台向金融机构收取导客引流费或者信息服务费,推高了融资成本。”
他指出,大型互联网平台导客引流费或者信息服务费约6%、7%,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是4%、5%,所以整个实体经济和企业的融资成本里面,大型互联网平台占了很大一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提供风险缓释措施的市场主体收取6%、7%。
郭武平称,下一步的监管措施既要规范银行这一端收费,同时还要加大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等市场主体在收费方面的监管力度。
非法集资新业态、新形态不断冒头
非法集资作为金融领域中典型的“无照驾驶”行为,多年来纠而复生、屡禁不止,已经成为非法金融“牛皮癣”。胡美军在发布会上表示,银保监会作为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的牵头单位,坚决整治、主动出击、积极防范,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据介绍,今年1—5月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查处涉案金额亿元以上的大案要案80余起,涉案金额超过900亿元。
胡美军指出,近年来非法集资新业态、新形态不断冒头,网贷、私募、涉农涉老、房地产、预付卡等传统领域存量风险加速释放。同时,一些领域的增量风险也在滋生,出现了一些新苗头、新特点。具体来看主要有五方面:
一是互联网成为主阵地。非法集资活动从原来的现场推广、线下支付,逐渐向网上网下联动,进家入户营销,移动支付演变,风险传播速度更快、隐蔽性更强、社会危害更大。
二是由实体向虚拟、由单一向复杂的方向演化。非法集资逐渐脱离了实业,泛金融化特征比较明显,有的包装成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有的借助消费返利、虚拟货币、金融互助等新型模式,同时还呈现出非法集资、传销、诈骗复合交织的趋势。
三是追逐热点、攀附政策这个特点比较明显。“时髦概念+政策捆绑+高大上包装”已经成为当前非法集资吸引资金的“黄金三要素”。比如当下热门的“一带一路”、共享经济、区块链、要素市场、5G网络、碳中和等概念,先后都成为非法集资的马甲。还有假借迎合金融创新、金融科技、数字经济政策等集资活动也不断出现。
四是离散化、隐蔽性明显。集资活动由原来的一地一市的实地经营,转向离散化的线上经营,跨省、跨域甚至跨境传播已经成为常态。实践中,有不少不法主体刻意将集资活动化整为零,注册地、经营地、资金流向地、投资人所在地分散割裂,监管打击难度明显加大。
五是新业态还在涌现。一些新型经营业态迎合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呼声迅速兴起,部分纯粹搞诈骗、集资、传销的“伪创新”也混杂其中,鱼龙混杂,一些领域风险不断积累,还有集中爆发的可能。
此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多次强调,在现阶段的经济条件下,任何产品如果承诺收益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并且还强调宣扬“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胡美军提醒投资人,增强理性投资意识,睁大眼睛,提高警惕,主动远离非法集资、自觉抵制非法集资,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等主体
丁晓芳介绍,普惠金融部持续做好金融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近年来,小微企业“增量”非常明显,“提质”方面有哪些举措?丁晓芳介绍,一是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个体工商户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群体,银保监会强化了监管的考核督导和政策倾斜,将个体工商户贷款纳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的考核目标体系,督促贷款投放。在资本监管当中,对个体工商户贷款执行比一般企业贷款更加优惠的风险资本权重,进一步落实授信尽职免责以及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等专业化运营机制。截止到今年5月末,全国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万亿元,增速达到27.6%,有贷款余额的户数1914.7万户,同比增长393.6万户。
二是进一步着力拓展小微企业的“首贷户”。为了更好地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消灭“空白地带”,今年对发展小微企业“首贷户”提出目标任务,要求大型银行将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占比纳入内部绩效考核的目标,督促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力争实现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一季度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17.8万户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首贷发放金额5623.8亿元。
三是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新模式。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着眼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装备设置、产能扩张等融资需求,研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
丁晓芳指出,下一步,在小微企业融资的增量、扩面、降本、提质上将继续深化相关措施,优化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专业能力。(中新经纬APP)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