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人机物”加速融合 多方热议挑战和安全

快报
2021
07/09
08:33
亚设网
分享

一年一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又在流火的七月拉开了序幕。相较于2020年在线举办的低调,今年的会场上海世博中心变得热闹非凡,无论是参展的企业,还是前来参观的观众数量都显著复苏。与此同时,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对行业提出了理性的建议。

7月8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技术进化、前沿突破,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链接万物、连接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赋能百业、赋能世界,深刻改变当下、塑造未来,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

根据会议期间发布的《2020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综合得分,从2019年的第3名上升至2020年的第2名,也是唯一进入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前十名的发展中国家。从具体指标看,中国在基础支撑、创新资源与环境、科技研发、产业与应用等方面均表现良好,四个一级指标均排名前十。

不过,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掣肘。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发表演讲时指出,人工智能行业当前的瓶颈不是在技术和应用的需求上,而是在开发的效率上。只有基础打得牢,根技术扎得深,应用创新跑得快,才有人工智能产业的参天大树和生态的持续繁荣。

AI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

眼下,AI正处于行业规模应用推广的关键时期,但更多时候是润物细无声的状态。日前,上海市推出的“永远跟党走”黄浦江主题光影秀刷爆了全国人民的朋友圈,在一系列的喝彩背后,离不开AI的加持。

据官方数据统计,6月30日至7月4日,五天时间共有340万人次到现场,客流瞬时最高峰值达11.7万人。期间,平均每晚有70万人路过河南路、南京路口的南京大楼。这栋百年老建筑正是一个典型的科技治理的小试点。目前,南京大楼已检测到开窗、吸烟、消防通道占用等安全事件近百次,积累各项数据超过百万条,经历了五一、端午、党的百年华诞等多次大客流考验。

“在这次保障当中,我们再次看到‘一网统管’发挥重要的作用。相关负责人每天在市城运中心坐镇指挥,公安、市容、气象、轨交、电力等部门通力配合,黄浦区、浦东新区、虹口区等一些属地区也全力支撑,顺利保障了本次观影的顺利进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透露,最小管理单元不仅仅是开创了超大城市治理的典范,也围绕精细化关系,把更多的管理力量聚焦在颗粒度上,让群众有更深切的感受。

其中,动态的数据和移动化的管理行为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在背后的支撑。首先,基于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融合华为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5G等多种先进技术。同时,通过建设统一的数字治理底座,汇聚各类管理单元的海量数据(603138,股吧),综合运用房屋、实有人口、感知、AI、水电、12345热线、客流等十多类新增数据,实现管理单元连点成面。

“以上海12345热线为例,这条热线的响应速度非常快,而且能回答的问题非常多。这是因为该热线系统自去年开始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用到了如自动派单、语义识别,甚至有情绪感知等功能。有了这些技术加持,整个热线的服务速度加快了,过去派一张单要好几分钟的时间,现在几秒钟就搞定了。去年疫情期间,上海12345热线平均一个月要处理60多万单市民诉求,没有这种效率的提升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胡厚崑进一步介绍,除了效率提升,这条热线系统变得越来越智能,甚至可以主动预警风险事项,比如说寒潮来了以后哪些地方的水管会爆裂,它会提前做出预测,让城市管理部门做好预案,快速处理。

“大数据之父”、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nberger)表示,智慧城市的核心不在于某一项具体技术或数据基础设施,而在于做出更好的决策,其基础就在于有丰富多样的数据,它需要的远不止技术上的进步,更需要组织和机制上的创新和进步。“智慧城市的概念不能只适用于大城市、一线城市。要真正产生影响,智慧城市的概念必须而且尤其要适用于小城市。但由于小城市资源有限,执行经验也不多,这就成了一个挑战。”

场景加速向行业渗透

上海12345热线只是AI带来改变的一个例子。一方面,人工智能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另一方面,上海这个超大城市也是最大的应用场景,在转型过程中,不管是经济、生活还是治理数字化的转型,都为AI技术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用武之地。

当前,AI从天上的云变成了地下的雨,正在重塑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世博中心附近看到,旁边的世博源商场里,热情说着“欢迎光临”的不再是礼仪小姐,而是引导接待机器人。在会场的安检中心,红外测温防疫机器人默默监测着参会人员的体温;在展馆里,各种各样的自动驾驶车型层出不穷,而优必选发布的会按摩的机器人,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体验。

而在合合信息的展台,则展示了能“读懂”甲骨文的智能文字识别技术。现在的甲骨文多在出版物上以图片形式出现,给文字检索带来困难。

将形象丰富的甲骨文复刻在龟甲上,再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后,单身狗、白富美、买它买它等网络热词也能一一被识别出来。“甲骨文识别的难点在于甲骨残缺严重、素材难获取、拓片清晰度低等难点,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技术来解决。例如样本素材少,从技术层面上,我们需要解决少样本训练的问题。”合合信息相关技术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主要是初步研究,未来会跟相关考古单位进行更多合作。

这些渗透在图像识别、医疗、交通、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切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软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指出,98%的全球GDP构成都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迎来转型。“在信息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尤其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变革。回首过去,互联网为两个行业带来了根本的改变,其一是广告业,其二是受到电子商务影响的零售业。未来,交通运输、医疗、金融、教学等行业,必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迎来转型。”

但他进一步表示,软银愿景基金所投资的公司超过90%、甚至95%,依然还没有实现盈利,甚至仍在亏损。

提升开发效率

相较于三年前的人工智能大会,本届大会显然多了更多硬件厂商的声音。行业迅速爆发的同时,也存在挑战与难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提出,今天人工智能的辉煌离不开开放,离不开开源。他建议,首先要高度重视开源创新,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创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新体系,也有助于促进我国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要真正理解开源,大力弘扬开源精神,把握开源的本质:开放、共享、协同、生态。

以谷歌为例,谷歌曾经试图把它最新的智慧城市理念应用到加拿大多伦多,但在投入了多年精力和大量资金后以失败告终。所有参与这一计划的人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最终参与的组织和机构,却没有办法合作制定出一个好的目标。

这也充分说明,即使一座城市拥有数据基础设施,如果数据不能够驱动决策,参与方普遍犹豫不决、互不信任,那么智能化的发展不会成功。

另外,数据的安全与使用,也需要统一标准,而非滥用。胡厚崑对于如何促进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了三条建议:第一,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让AI的算力像水和电一样,成为新型的城市公共资源。第二,技术要扎到根,根深才能叶茂。第三,大胆运用技术手段,改变AI应用开发模式,突破AI普惠瓶颈。

在他看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需求的持续涌现,当前应用开发效率成了最大的瓶颈,这严重阻碍了技术和需求的结合。现在业界AI开发高度依赖专家和数据,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和处理数据,还要消耗大量专家精力进行参数调优,很难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产品化要求,这种模式被称作“手工作坊模式”。

因此,要用技术手段去改变这样的开发方式,提高开发效率。未来,工业化的AI开发新模式,将极大促进AI在产业的发展。

(作者:陶力 编辑:林虹)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