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半年报:经济增长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下半年投资消费持续恢复承压

快报
2021
07/15
16:32
亚设网
分享

中国经济半年报:经济增长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下半年投资消费持续恢复承压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二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不均衡,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努力。针对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从二季度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还是处在进一步的平稳恢复过程中,但下半年的经济走势还是让人有所担心。从供给端来看,现在恢复的势头应该说总体在保持,但从比较先行的指标来看,特别从工业、制造业来看,进一步恢复的力量在减弱,这一点值得警惕。”

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投资与消费均低于GDP增速,而进出口仍处在高位增长,但从多方发声来看,下半年进出口将面临更多下行压力。

张立群认为,两项数据对比说明投资以及需求(特别是内需)的恢复在拖后腿。从上半年经济恢复来看,外需出口做的贡献可能要更突出,但是外需现在高位回落的风险在加大。包括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增加、国际航运货运运力紧张的制约、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是比较多。

为推动经济平稳增长,近期,宏观政策调整迎来密集发声。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7月1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座谈会上,李克强指出,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张立群表示:“目前多方面的信息显示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的调节力度有望加大。全年的经济走势和下半年政策取向以及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紧密相关,如果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效果比较显著,下半年经济的走势可能就会由降转升。”

高PPI、低CPI

在CPI持续温和上涨的背景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仍处高位。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一季度同比持平。但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3.0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8.8%,涨幅比5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4.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13.1%,环比上涨0.8%。

对于PPI的持续上涨,刘爱华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二季度PPI的同比涨幅明显扩大,给很多中下游企业、中小微企业带来了比较大的成本压力。从总体上判断,虽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的上涨压力仍然是存在的,但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比较强,工业品的供应能力比较充足。与此同时,近期有关部门实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保供稳价的政策,效果目前在初步显现。

张立群认为,价格上涨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实际上绝对不能够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就做出整体通胀的判断。实际上中国经济现在主要问题还是总量失衡,总量失衡的根本症结就是需求不足,是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持续多久,张立群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态势,我觉得现在已经到了高点,开始震荡回调,当然不会非常快的回调下来,但态势已经明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在经济恢复过程当中,结构性的供求缺口所引起的现象。这个现象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因为价格本身就是市场对供求关系调节的一个手段,价格会引导相关产品的产能释放。在这个基础上,大宗商品价格就会走稳。从国际方面来看,主要国家双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导致了一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包括原油、铁矿石等等。我想这方面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

消费方面,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86亿元,同比增长12.1%;比2019年6月份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速为4.9%。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呈逐月下滑的态势。从环比看,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7%。

对于上半年消费的回升,张立群表示,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在逐步的消退,所以消费还是在平稳、持续的恢复,这在预期之中。但消费的进一步恢复可能就和就业和收入的增长情况相关联,这方面还是有问题有短板的。从目前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来看,应该说保就业工作绝不能够掉以轻心。需求进一步恢复的基础是不稳固的,是有问题的。内需恢复滞后的问题,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是比较突出的,这个必须要高度重视。

基础设施与房地产投资

从投资方面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仍在持续恢复,两年平均增速和疫情前增长水平相比则仍有较大差距。

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00亿元,同比增长12.6%;比2019年1—6月份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4.4%。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35%。

只是,从数据来看,上半年基建的投资增速不及市场预期。

张立群表示:“从投资来看,现在最值得关注就是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都有一个回落的表现。而这两块投资在投资当中属于先行性的投资。所以整体投资的增长走势也让人担心。”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前5个月地方政府发行新增债券9465亿元,同比下滑约65%。截至今年6月15日,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12850亿元,仅占已下达限额的30%。按照今年全年地方政府债券4.47万亿元限额估算,下半年将有3万亿元左右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将要发行。

对于下阶段投资走势,刘爱华表示,目前支持投资持续恢复的有利因素是在不断增多的。一是市场活力在逐步增强。二是资金保障比较有力。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6.8%,增速超过投资增速。三是稳投资政策在持续发力。“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陆续部署推进。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6月份新入库的5000万元及以上的大项目超过1万多个,环比增长11.6%。四是从长期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蕴藏了巨大的投资空间。

房地产开发投资上,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2179亿元,同比增长15.0%;比2019年1—6月份增长17.2%,两年平均增长8.2%。

在7月7日野村媒体线上分享会上,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表示:“过去一年整体上房地产板块受到的冲击比较有限,甚至可以说全国平均房价都在上升,很多热点城市的房地产销售还比较旺盛。但从一些先行指标来看,房地产行业其实已经显示出了一些未来要下行的苗头。”

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同比增速在今年以来呈持续下滑态势。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上,经历了2020年6月-2021年2月的持续上涨后,今年2月以来则持续下降,6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降至101.05。

陆挺表示:“房地产是这一轮经济复苏和政策制定过程当中,和以往周期当中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往常经济不好的时候,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政府去拉动经济时,房地产行业肯定是重中之重,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拉动刺激中国经济的板块。过去几个经济周期中,当政府需要去拉动房地产时,这个板块占有的、新增的信贷的量基本上都在40%-60%之间。这一轮则不一样,基本上政府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去遏制房地产的快速增长和泡沫,我相信这是中长期战略的选择。”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开孟认为,房地产投资下半年起来的可能性不会有的,中央对房地产投资的管理逻辑很清晰,会一直坚持下去。

李开孟表示,基建投资在过去几年一直低速增长。之前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全社会给予基建投资很高的期望,特别是在过去几年,一旦增速降低下来,就想用各种工具拉上去。但是从最近的政策导向来看,用基建投资调控经济的手段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去年受到疫情影响,经济发展低位,高层并不太急于把投资拉上去,更强调调整结构、优化结构,把高质量发展放在更高的位置。表明通过投资把经济增长速度拉上去的诉求减少。所以未来不仅房地产投资不会大规模提升,基建投资也不会快速增长,目前的现状下半年还会持续下去。

进出口下行压力

回看上半年进出口数据,总体上,外贸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的良好势头,增速较快。上半年,中国180651亿元的进出口规模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也增长了22.8%,月度进出口已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对于上半年进出口较快增长的原因,刘爱华表示,在国内外经济持续复苏以及去年基数比较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上半年进出口实现了比较快的增长,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27.1%,两年平均增速10%以上。

只是看向下半年,多方数据已显示了进出口的下行压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1%,低于上月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国外订货量回落,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低于43.0%,回落幅度较大。进口指数落至临界点以下,为49.7%,低于上月1.2个百分点,反映制造业生产用原材料进口量较上月有所减少。

7月13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总的看来,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多地蔓延,疫情走势错综复杂,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同时,去年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长近27%,在较高基数的影响下,今年下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速或将放缓,但全年进出口仍然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陆挺表示,出口需求上两方面会大概率下行。一方面是过去一年,中国在医疗物资方面的出口非常迅猛。但到今年下半年,随着各国防疫的进展与防疫策略的变化,比较大概率是出口需求会明显下行。

“另一方面,过去一年中,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大量居家生活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电脑、自行车、健身器材等。这些物资的出口也会随着疫情的减缓和结束大量降低。同时这些物资很多都是耐用品,因此未来两三年在这方面的需求会明显降低,”陆挺表示。

与此同时,陆挺表示,还有两方面不可忽视的压力因素是中国人民币相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以及今年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而言,很多原材料都是进口的,所以出口商面临着成本端明显上行,但在价格转嫁的能力上有限,一旦利润率降低甚至收窄到零的时候,很多出口企业就没有那么多的动力再接这些订单。”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