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索斯成功“上天”,但马斯克才是真赢家

快报
2021
07/21
20:34
亚设网
分享

马斯克并不是通过旅游航班去太空,而是通过率先实现火箭的重复使用把发射产能带回了美国。

贝索斯成功“上天”,但马斯克才是真赢家

投资者一般都很关心当下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尤其是那些有潜力成为某个投资主题、推动相关股票连续几个月或者几年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事件。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上太空就属于这类大事件。

有时候,什么是大事件非常显而易见,比如说本周一(7月19日)的大事件就是新冠疫情的反弹导致美股市场大跌,标普500指数当日下跌1.6%,道指跌幅超过2%。虽然之后股市又一次回升继续上涨,但新冠病毒变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过,投资者有时候也得了解一下他们平日里不会特意去关心的一些事。近日最重要的这类事件就是亚马逊(AMZN)的杰夫·贝索斯“上天”了。

这次成功的飞行可能让一些观看直播的人觉得意犹未尽。和贝索斯一起“上天”的三人发出不少“Wow”和“太棒了”的赞叹,不过新近成为有史以来最年长的太空飞行者、82岁的沃利·芬克(Wally Funk)说:“我们只欢呼了大概5分钟。”

贝索斯成功“上天”,但马斯克才是真赢家

我一直在跟踪这次飞行的相关报道。和《人物》杂志(People)对报道卡戴珊家族(Kardashians)上瘾一样,我对亿万富翁是怎么花钱的故事相当上瘾。

拿卡戴珊家族作比喻再合适不过了,对于投资者来说,看亿万富翁们的太空竞赛也是一种娱乐。在贝索斯的“新谢泼德”号火箭发射后的新闻发布上,机组人员向我们展示了火箭携带的物品,其中包括莱特兄弟飞机的一部分、来自一个19世纪热气球上的一枚奖章以及阿米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的飞行护目镜。

有钱人花钱向来是件好事,有时也会让其他人受益,比如说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参观凡尔赛宫的花园,它们让我们惊叹,甚至能启发我们的灵感。

包括贝索斯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开私人火箭公司会被批评。贝索斯承认批评太空旅游的人说得对,应该先把钱用在解决地球上的问题上。不过,支持者也指出了突破科技边界的潜在好处,毕竟未来的主角可能是超高速商用飞机或会飞的汽车。

但太空旅游真正的意义并不是亿万富翁们“烧钱的消遣”带来的逐渐渗透到其他人生活中的技术方面的好处。技术的长期进步是所有类型的狂热能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理论上的原因,比如说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亚马逊,还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互联网。

但并不是所有的狂热都能带来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也是由技术推动的,如债务抵押债券(CDO)和信用违约掉期(CDS)等金融科技,但没人会因为这些产品认为自己是幸运儿。狂热不一定会带来有用的技术,看看近年来的零佣金交易这种金融创新就知道了,它给我们带来的是Meme股票。

但要说太空竞赛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那就是它使太空旅游变得以往任何时候都便宜。NASA的数据显示,航天飞机执行一次任务需耗资约4.5亿美元,轨道飞行器耗资约17亿美元。

过去以高于平均水平的成本研究航天飞机技术的那代人给我们留下的是:《太空险航》(Space Camp)这类电影;美国纳税人的债务增加了;美国有十年没再执行过载人航天发射任务。

现在,这些情况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与贝索斯或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 SPCE)的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没什么关系。太空爱好者其实应该感谢的是特斯拉(Tesla, TSLA)和SpaceX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其他亿万富翁一样,他也表达了让人类成为一个多星球物种的崇高目标。不过,马斯克并不是通过旅游航班去太空,而是通过率先实现火箭的重复使用把发射产能带回了美国。SpaceX将把NASA的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同时发射几百颗小型卫星,为全球客户提供太空Wi-Fi服务。SpaceX在私募市场的估值高达740亿美元。

相比之下,维珍银河在推出了Canaccord分析师肯·赫伯特(Ken Herbert)所说的“面向有钱人中的1%”的服务后,市值约为70亿美元。

不过赫伯特给维珍银河股票的评级为“买入”,他认为投资者应该把这只股票纳入自己的投资组合。按他给出的48美元的目标价计算,维珍银河的估值约为115亿美元。太空旅游也许会成为一项长期业务。

这才是亿万富翁之间太空竞赛对投资者来说真正的意义所在。如果贝索斯或布兰森想成立一个组织,然后把这个组织带到太空去,那就随他们去吧,这些都是为聪明的工程师提供的高薪工作。亿万富翁可以用他们的钱做他们想做的事。

就连亚马逊的股票似乎也没有那么在乎贝索斯的成功。该股周二(7月20日)收盘上涨0.7%左右,维珍银河跌1.3%。特斯拉将于7月26日公布第二季度业绩,该公司股价周二涨2.2%,已连续第二天上涨。标普500指数周二从周一的跌势中反弹,收涨1.5%。

文 |《巴伦周刊》撰稿人阿尔·鲁特(Al Root)

编辑 | 郭力群

翻译 | 小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巴伦。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