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顺丰控股(002352,股吧)(002352.SZ)旗下杭州顺丰同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同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登陆港股。
顺丰同城2016年开始聚焦即时配送领域,号称致力于打造“优质、高效、全场景”的第三方即时物流平台,并于2019年正式推出“顺丰同城急送”品牌,从面向B端商户的客制化和标准化产品体系,到面向C端用户的取、送、买、办等服务,全面覆盖新消费行业各种配送需求,可满足餐食茶饮、蔬果生鲜、商超便利、蛋糕鲜花、医药用品、服装汽配、3C数码、商务办公等全场景需求。
随着即时配送由一二线城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市场迅速扩容,然而竞争也日趋激烈。原来大家只熟知美团、饿了么、达达等公司,如今配送企业如过江之鲫,或混业经营,或专注细分领域。顺丰同城的入局布点和申请上市,或将引发烧钱大战再掀高潮。
配送服务市场硝烟弥漫
即时配送又称同城配送,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城市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要求,新消费推动即时配送服务方兴未艾。
兴业证券相关研究报告指出,即时配送行业主要受益于外卖市场的发展,从2014年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2014年前,主要满足同城物流和落地配送需求,整体体量较小,以跑腿为主,代表企业有已在美股上市的达达集团(DADA.O);第二阶段是2015-2017年,外卖O2O快速发展,与即时配送互相促进,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等迅速崛起;第三阶段是2018年至今,订单品类多元化发展,外卖订单占比虽有所下降,但占比仍较高,2019年为70%,且行业整体增速较快,整体订单数量、每单盈利显著提升。
近年来,顺丰同城营收快速增长,从2018年的9.93亿元增至2020年的48.43亿元。顺丰同城的订单量从7980万笔增至7.6亿笔,复合年增长率达208.7%,号称是中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市场份额占比为11%。但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三年累计净亏损达15.56亿元。
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5月31日,顺丰同城累计服务超过2000名品牌客户和53万名注册商家,并为约1.26亿名个人注册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即时本地生活服务,服务网络覆盖中国1000多个市县。麦当劳、喜茶、老娘舅、乐凯撒等,都是顺丰同城的客户。
记者注意到,已于去年登陆美股、背靠京东(JD.O)的达达集团,2020年实现营收57.4亿元,同比增长85%。
不难发现,达达集团的营收比顺丰同城要高不少。同时,根据达达集团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12个月内,旗下达达快送配送订单量为11亿笔,同样高于顺丰同城。
顺丰同城定位为纯粹的即时配送企业,也就是所谓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而严格意义上来说,顺丰同城并不“独立”。这是因为顺丰同城同样有一部分业务来自顺丰控股。招股书显示,顺丰控股是顺丰同城的前五大客户之一。
饿了么与美团外卖的即时配送主要为外卖平台服务,而其外卖平台也由最初单一的餐饮业不断向外延伸拓展。达达集团的情况类似,京东到家本地即时零售平台的较大一部分订单都是由达达快送完成。
艾瑞咨询统计的一份数据显示,2020年达达快送在中国社会化同城配送(不包括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市场份额中持续位居第一,市场份额由2019年的19%增长至25%。
市场的扩大是显而易见的,而配送企业的亏损同样有目共睹。
顺丰同城招股书显示2020年净亏损为7.58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近16亿元。按2020年该公司全年订单量为7.6亿笔简单粗暴来算,相当于每完成一单业务,就要亏损约1元。
达达集团同样处于亏损状态,2017-2020年累计亏损超过67亿元,今年一季度,再亏7.1亿元。根据媒体报道,饿了么等同赛道企业也面临亏损问题。
一切为了流量和数据
如此看来,即时配送服务似乎是一个尚未被证实能够“自我造血”的商业模式,为何巨头们酣战不止?
顺丰同城的招股书显示,顺丰控股全资子公司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等方式,拥有顺丰同城75.1%的表决权。这也就是说,顺丰同城的实际控制人为顺丰控股创始人王卫。
有业内人士指出,王卫“押宝”顺丰同城,战略意义高于盈利意义。
根据顺丰控股最新战略规划,它希望成为独立第三方行业解决方案的数据科技服务公司,以自身多年沉淀的物流技术应用赋能给更多客户,帮助客户实施数字化供应链改造,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
具体而言,顺丰控股已初步建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能力,不仅提供配送端的高质量物流服务,还延伸至价值链前端的产、供、销、配等环节,以消费者需求出发,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为客户提供仓储管理、销售预测、大数据分析、金融管理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顺丰同城,恰恰是顺丰控股成为一体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的关键一环——通过切入即时配送服务获取流量和数据,可以完善用户画像、进行场景营销和精细化运营,进而汇聚可以服务B端客户的大数据体系,并成为未来业绩的新增长极。
由此可以窥见,在得数据者得天下的时代,即时配送企业背后的巨头们,考虑的不仅仅是眼下是否赚钱,而是下注未来。
编辑丨刘定文 胡馨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支点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