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林雨秀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走出多轮过山车行情的长春高新(000661,股吧),在当头棒喝下骤然跌停。
4月23日,社交端流传的大连大妈的故事,让长春高新瞬间出圈。故事宣称,一位大连大妈,最近去销户,发现2008年投入的5万,竟然已经变成500多万后,激动得双腿直打哆嗦,幸亏一旁的证券公司员工扶得及时。大妈买入的,正是长春高新,从K线图看,股价的的确确从2008年以来涨了100多倍,难怪5万变成了500万。
《正经社》注意到,4月23日为星期五,长春高新的收盘价为479.37元/股(前复权,下同),已属于阶段性高点。随后,其继续震荡攀升,不到一个月后的5月17日,创下了522.20元/股的历史新高。其后,又开始了相当陡峭的下行。时至今日,已经来到了300元/股上下,跌幅高达40%左右。
正当跌跌不休之际,釜底抽薪式的利空突然迎面而来。8月4日晚间,有媒体发文指出,近年来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专家认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这桩“指控”之前,国家层面对国民健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关注早已溢于言表。8月3日晚间,国务院还为此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
这桩“指控”首当其冲的,当是国内生长激素行业龙头,长春高新。其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专注的核心产品,就是生长激素。
《正经社》梳理获悉,2016年-2020年,长春高新的营收增长了4倍多,主要来自生长激素。其中,2020年,金赛药业的营收为58.03亿元,同比增长20.34%;净利润为27.60亿元,同比增长39.66%,占长春高新营收、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67.7%、90.6%。
生长激素对于长春高新的重要性,正如游戏之于腾讯、网易的支柱性,不言而喻。
事实上,早在5月21日,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就已遭受过一轮冲击。当天,其股价突然走向跌停,原因在于,广东省医保局此前印发的《关于共同开展省级药品和耗材超声刀头联盟采购工作的函》,关于重组人生长激素或将被纳入集采等相关内容,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正是集采阴云尚未完全消散,健康风险又重重落下。对此,长春高新第二大股东、金赛药业董事兼总经理金磊,选择了用脚投票。
2020年12月22日-2021年5月20日期间,其累计减持公司股份809.3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997%;5月20日当天,大幅减持的数据高达412万股,约占总股本的1%。
机构们也在纷纷套现为安。2021年第二季度,不仅外资在加速减持,出逃的基金数也高达198家。同行方面,相较于一季度,爱尔眼科(300015,股吧)、通策医疗(600763,股吧)、药明康德(603259,股吧)、迈瑞医疗(300760,股吧)等医药股,则是分别增加了数十家到上百家不等。
另一方面,受到大连大妈等信息刺激的散户们,却还在跑步进场。截至7月30日,其股东人数为13.1772万户,较上期(2021-07-20)增加了1.5917万户,环比增长13.74%;人均持仓2883.18股,上期人均持仓为3279.30股,环比变动-12.08%,户均持股趋向分散。
翻看K线图,长春高新的股价,一度长期低迷。但最近一年多以来,却走出了一轮又一轮的过山车行情:2020年7月-11月,从510元/股左右急剧调整到了318元/股上下;两个来月后,2021年1月,大反弹,幅度高达50%;紧接着,迅速下挫, 又回到了300多元/股的区间;后来,大连大妈的故事的上演,文首一幕出现。
8月5日开盘,长春高新几无悬念地走向了跌停,收跌10%。对于“增高针”滥用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其在互动平台回应称,生长激素属于处方药,相关产品均销售至合法医疗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主营生长激素的企业安科生物(300009,股吧),当日也低开低走,收跌10.45%,报收13.54元/股,但截至目前尚未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做出相关回复。【《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对上市公司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请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正经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