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食堂的催泪海报

快报
2021
08/07
22:32
亚设网
分享

华为食堂的催泪海报

作 者:陈为 正和岛总编辑、《打胜仗》总策划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华为食堂的催泪海报

华为食堂的催泪海报

几天前,华为顾问吴春波老师微信上发给我一张图片。

图上的文字让人观之几欲泪下。

图前,端着餐盘的华为员工看着海报,谈笑风生走过。

真是一副经典画面。

我觉得,它呈现出两种意义:

第一,胜利之花,多为青春的热血所浇灌。如《长征》作者王树增在书中慨叹,世界上不曾有过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

参加共产党“一大”的代表们同样有着让人惊诧的年轻:李达31岁、李汉俊31岁、毛泽东28岁、包惠僧27岁、陈潭秋25岁、王尽美23岁、邓恩铭20岁,刘仁静更是只有19岁。

这些年轻人,几乎都有必胜的信念,又有牺牲的准备。昂扬的青春,鲜活的生命,献身于理想。何其悲壮!然而,撞开新世界的大门,唯有靠年轻人。

商业世界也是如此。贝佐斯在30岁时创立了亚马逊。杰克·多西在30岁时创立了Twitter。乔布斯在26岁时推出了苹果。拉里佩奇在26岁时创立了谷歌。马克·扎克伯格在19岁时创立了Facebook。比尔·盖茨在19岁时创立了微软。

华为亦复如是。田涛老师在《理念·制度·人》里写到,华为文化有两个最鲜明的特征:类校园文化和类军队文化。军队文化的特点是,士兵都是年轻人,他们同样单纯,活力四射,向往理想,敢于冒险,富于牺牲精神。任正非说,只有有牺牲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最终成长为将军。

第二,自古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出息的后人,却不只是乘凉,他要尽力弄清楚是哪些前人栽下的树,并为自己的后人栽种更多的树。

华为的年轻员工正在享受前人奋斗的成果,同时胸怀理想,接力奋斗。文明的累积也是这样。对这一点,梁启超和叶圣陶有相似的说法。叶圣陶说,一个人总得对世间做一点事。世间固然像大海,可是每一个人应该给大海添上自己的一勺水。梁启超说,一个人来这世界上一趟,住几十年,最少要对于全世界人类和文化,在万仞岸头添上一撮土。作为商业世界的观察者,我们一直有一个疑问:人类古往今来的卓越组织,他们常胜不衰的秘诀何在?为了探究这个谜题,我们以华为、解放军、联邦快递等公司案例为基点,邀约了多位国内一流专家,专门编写了一本书:《打胜仗:常胜团队的成功密码》。我们认为,它讲清楚了这个问题:为何有的团队能持续打胜仗?今天的经营者该以何种理念为引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走向胜利?我们自信,书中的认知是先进的,实用的,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某种程度上,这本书也是正和岛内容团队诚挚奉献给大家的“一勺水”和“一撮土”。

华为食堂的催泪海报

“第一次有人做成了这件事”

前几天,和北大的宫玉振老师见面,奉送新书。

宫老师很高兴,“你们很厉害,把这么多‘大家伙’都聚在了一起,第一次有人做成了这件事。”

是的,我们也颇为自豪。这本书的作者团队,无疑是天团级的。光作者团队的故事,其实就值得写一篇专门的文章。

领衔的是华为的顾问田涛老师。

田涛老师很低调,他数十年深度陪伴与观察华为,在对这家公司的了解与研究方面,恐怕鲜有人及。市面上打着华为旗号的著作颇多,但为华为官方认可的甚少。

任正非曾在与公司新员工座谈时,专门谈到,“如果你们想对华为的管理有一些了解,就读心声社区包括跟帖,也可以读黄卫伟和田涛的几本书,基本代表公司内部的声音。”

主政企业家学习平台的内容部门,我平时所见各路高人不少,但论读书之勤,思考之深,鲜有与田老师比肩者。这怕也是任正非喜欢跟他交流的原因。

吴春波、杨杜老师都是《华为基本法》的起草者与资深的华为研究者。当年吴春波与田涛合著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畅销百万册,并在英国、俄罗斯等多国斩获书市大奖,至今长销不衰。这次两人再续前缘,也堪称佳话。

作者中还有胡赛雄、邓斌、冉涛这样的华为不同阶段的高管,作为躬身入局的华为业务负责人,他们身经百战,是华为打胜仗的亲历者与观察者。

企业学华为,华为学军队。任正非管理思想深受西点军校等军事管理风格影响,他曾在内部某座谈会上称, 80年代《》上一组西点军校的文章给了他很大的震撼和影响,众所周知,华为一直是向中外军队强悍学习的典范。

此次,我们专门找到了当年《》上这组报道的作者马国文中将,全面收录呈现了这篇任正非的管理启蒙文章,分享给更多读者。同时约请了杨壮、宫玉振、何志毅等北大教授、军事管理专家对企业向军队学习的方略与戒律进行深度解读。

杨壮老师是国内研究西点军校领导力的权威,宫玉振老师近年从军事科学院转赴北大国发院,是军事管理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专家,何志毅老师曾任北大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在军事战略与案例解析方面也独树一帜。

还有金一南,这位图书馆里走出的少将,能写会说的国防大学教授专门授权我们使用其两篇研究成果。战略研究专家洪兵也奉献出了其《孙子兵法》研究的最新成果。

华为食堂的催泪海报

把这些大牛作者聚在一起已属难得,他们又都对本书出奇地认真。为了研究长征,田涛老师买了147本书,精读了10本以上。本书的两篇文章,他反复修改了10余次。宫玉振老师为四渡赤水的教学与研究,前后去了贵州100多次。他专门为本书撰写了3篇力作,并热心推荐了几位作者。

吴春波、杨壮、杨杜等老师,也费尽心血,将万字长文改了又改,直至满意。

当我们用“常胜组织的成功密码”这样一根链条把这些熠熠生辉的珍珠串在一起、形成这本书的时候,它恰如其分,各归其位,完成了从1到N的能量聚合。

由此,本土两位广受尊崇、成就卓著的管理学家陈春花和宋志平都欣然为本书作序并推荐。宋志平说,“读他们的文章,我不光为他们的观点称好,也倍感亲切。能为他们的书写几句话,是我的责任”。

陈春花说,“当我通读本书时,我脑海中闪现出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一句话: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华为食堂的催泪海报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无疑也是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所产生的的非凡壮举。

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80年代重走长征路后,感慨:中国红军的男女战士用毅力、勇气和实力,书写了一部伟大的人间史诗。

在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里描述了颇为有趣的一幕。湘江血战前夕,杨成武政委走在县里的主街上。他听到两个老人正在谈论红军。一个长着胡子的问没长胡子的同伴:“子弹都不多,真奇怪,怎么总是打胜仗?”同伴回答说:“他们日走千里,夜行八百,刀枪不入,他们还靠子弹打仗?”

长征伊始,红军已威名远播。然而,胜利从来不易,正道总是沧桑。穿越泥泞,只能依靠难以想象的牺牲、坚持与信仰。

1935年1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生死存亡关头,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新的正确路线。

2月,红军继续长征,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遇挫;部队折回遵义,再向娄山关挺进,遭遇黔军,与敌激战后夺下雄关。使大军顺利过关,迈向胜利前程。

毛泽东心绪难平,战斗结束不久即挥毫写下这首慷慨悲歌: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按照近期数据分析机构Canalys公布的数据,曾经坐二望一的华为手机已跌出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前五名。

美国以举国之力对一家商业公司的打击取得了暂时的效果,华为遭遇挫折。但我们相信华为的未来,一支有着打胜仗传统与信仰的队伍终能冲破难关,抵达它的荣耀之地。

卓越的组织都是相似的,无不经历过多次的风吹雨打,水深火热,起落沉浮。但胜利终会属于他们,辉煌终将在苦难中铸就。

而这胜利与辉煌的秘密,就在这本书中。

希望这本书,能激扬你的壮志雄心,激荡你的奇思妙想,成为伴随你走向胜利的兵法与军旗。

华为食堂的催泪海报

以下是《打胜仗》专栏过往文章,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任正非: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陈春花和宋志平为何都力荐这本奇书?》

《西点军校最贵一课:真正成事的人,都有这8个品质》

《史上最牛书呆子,曾国藩打仗全凭这2个字》

《华为从军队学到了什么精髓?》

排版 | 余心丰

审校 | 允允  轮值主编 | 孙允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正和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