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国与黑石交易获立案审查
潘石屹要套现离场 “包租公”不香了?
“别让潘石屹跑了”,这句话从2015年开始,就不时被人提及。如今看来,潘石屹要“跑”恐怕没那么简单。2021年8月6日,SOHO中国(00410.HK)发布公告称,与黑石集团236亿港元的交易,获市场监管总局正式立案审查。
“包租公”不好过 SOHO中国出售资产套现?
8月6日晚,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就黑石集团要约收购其全部已发行股份之事,要约方已于8月3日收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签发的通知,对要约方根据《中国反垄断法》提交的申报,正式立案审查。
两个月前,6月16日晚,美国投资管理公司黑石集团(Blackstone)公布,向SOHO中国发起全面要约收购,而SOHO中国则公布交易作价为236.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95亿元)。不过,在交易完成后,SOHO中国可以保持现有主营业务和管理团队,现股东潘石屹和张欣夫妇将保留9%的股份,并继续保持在香港的上市地位。
1995年,潘石屹、张欣夫妇创立SOHO中国,并于2007年赴港上市,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甲级写字楼开发商。
SOHO中国的转折出现在2015年,张欣表示,不会在海外投资地产,因为多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已经令海外资产的价格变得十分昂贵。SOHO中国也不会在国内进一步购买土地,而将专注于现有资产的租赁业务上。
从此,SOHO中国成为一家“收租金”的公司。但仅靠收租金,SOHO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2019年11月,在丽泽SOHO首批客户签约仪式上,潘石屹称,“美国办公楼租金回报率接近4%,纽约都是5%、6%,中国租金回报率我都不好意思说。”
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写字楼空置率升高,SOHO中国受到明显冲击,公司全年归母净利润为5.36亿,同比下降近6成。
同时,SOHO中国开始通过出售资产进行套现,2014至2019年,SOHO中国出售资产达370亿元。此次与黑石集团的交易,被视为潘石屹套现离场的“终曲”。截至8月6日收盘,SOHO中国股价上涨1.26%,报3.22元。
SOHO中国能卖掉吗?
180天后或见分晓
有观点认为,黑石集团收购SOHO中国被立案审查,意味着这笔交易“凉了”。实际上,这个观点较为武断。
根据《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经营者集中”的界定包括: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其中,经营者集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2020财年财报显示,SOHO中国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1.92亿元;黑石集团营业收入为61.0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5.6亿元),但未披露具体在中国境内的营收。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竞争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魏士廪解释,此处的立案审查是一个中性词,指监管方收到申报资料后开始正式审查,这是大宗并购交易中的正常步骤。反垄断审查的简易程序为30天,普通程序为180天。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的官网上,简易程序没有公布这个案件,说明该案是以普通程序受理的。
据第一财经报道,某反垄断法专家也表示,市场监管总局立案审查,应该是很正常的程序,不是反垄断调查。一般而言,申报了以后,绝大多数收购案经审查后会得到批准,少数会附加限制性条件,极少数则会被禁止。从反垄断法实施至今13年,经营者计划申报后附加限制条件的总共50例,禁止的只有3例。从SOHO中国所在的产业来说,该反垄断审查通过的概率还是挺高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黑石集团收购SOHO中国确实存在变数。如果交易案的反垄断审查出现问题,那么后续事项的推进都会受到影响。
即便审查顺利通过,黑石集团如何盘活SOHO中国的资产,才是挑战的开端。
(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