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开发目的在于用,只有用才能进入市场,不能停留在发奖、评职称上。
“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电子信息产业迅速跃升,从引进2G到现在的5G也就是20多年,就已经从跟跑、并跑到了领跑。”8月6日,2021贝壳财经夏季峰会“数字经济:通往未来之路”圆满落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演讲中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有一个新的重要指标,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20年的7.8%提高到2025年的10%,这个核心产业、先导产业指的就是数字产业化。
李毅中指出,外部势力对我国的封锁、断供、打压不是短时的,这恐怕是长远的问题,我们要做好防范、填补和替代,稳住产业链。要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可控能力。要补链、强链,积极推进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基建。
外部打压恐怕是长远问题,要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注意,‘产学研’后面加了‘用’,要充分发挥我们市场潜能巨大、产业链完整的产业优势。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很好,但是我们的产业优势,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完整这个优势发挥得不够。”李毅中表示,应该鼓励优先使用国产设备、材料和芯片,只有在适应中才能试错、改进、提高。“科研开发目的在于用,只有用才能进入市场,不能停留在发奖、评职称上。”
李毅中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显著,数字化在服务消费领域率先取得巨大成功。数字化在工业制造业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快速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以被“卡脖子”的芯片领域为例,李毅中表示,我国芯片设计具有较强的能力,但设计工具EDA软件被国外垄断。封测我们具有先进水平,但是制造环节还相当薄弱,高端芯片几乎全部委托别人给我们代工。
李毅中指出,疫后全球经济大变局,在这个形势下,国际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外部势力对我国的封锁、断供、打压不是短时的,这恐怕是长远的问题,我们要做好防范、填补和替代,稳住产业链。”
新基建必须延伸落实到行业和企业,企业数字化要分层次、分步进行
“新基建有通用性,但更有行业性,既有公益性,更有商业性。因此,新基建必须延伸落实到行业和企业,行业和企业应该是新基建的投资主体。”李毅中指出,要加大投资,合理布局,加强集成电路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们的薄弱环节,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提升半导体设备、材料和芯片制造能力,改变集成电路产业链。要加强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城市大脑和城市网络神经,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要用好集成电路发展基金,我们政府有发展基金3000多亿元,但还不够,要带动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李毅中表示,工业互联网也是新基建的重点。
李毅中表示,工业数字化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阻力,不少工业企业对信息技术了解不多,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很困难,它们没有力量去搞数字化。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企业对工业了解不深,关注不够,因此,跨界融合广度和深度欠缺,应用场景不多。
针对这些问题,李毅中提出,企业的数字化要分层次、分步进行,生产线、车间、工厂到机房、园区,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要求和任务,要根据企业不同状况,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逐步实现。
李毅中强调,智能化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能力上,要防止急于求成。“我们国家工业参差不齐,差异太大。我们有工业4.0,还有工业1.0,甚至还有手工劳动,一定要把基础打牢,如果基础能力建设不抓紧,就急于搞智能化,这是基础不牢。”
赋能不存在主宾关系,而是要跨界融合、自我变革
“所谓‘赋能’,我理解是指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深度融合,迸发释放出巨大能量。”李毅中表示,赋能不存在赋方和被赋方,不存在主宾关系,而是要跨界融合,促进企业自我变革,赋能是企业的自我变革。
李毅中指出,多年来,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应运而生,我们要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特别是巩固和发展我们在防控疫情中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有效做法,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
李毅中强调,要加快和优化5G技术应用,智能制造精准、极致、柔性,只有5G的特性才能满足5G+IPV6(互联网第二代协议),才能实现设备、零部件应联尽联、数据的应采尽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许诺
特06-特07版摄影
新京报记者 陶冉 侯少卿
(董云龙 )